∵b=c>a,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D不能判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8.(3分)12名同学分成甲、乙两队参加播体操比赛,已知每个参赛队有6名队员,他们的身高(单位:cm)如表所示:
甲队 乙队
队员1 176 170
队员2 175 176
甲
队员3 174 173
队员4 172 174
队员5 175 180
队员6 178 177
设这两队队员平均数依次为全正确的是( ) A.C.
甲
,
乙
,身高的方差依次为S2甲,S2乙,则下列关系中,完
>
乙
,S2甲>S2乙
B.D.
甲
<=
乙
,S2甲<S2乙 ,S2甲<S2乙
甲
=
乙
,S2甲>S2乙
甲乙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分别算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算出甲和乙的方差,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
=(176+175+174+172+175+178)÷6=175(cm),
=(170+176+173+174+180+177)÷6=175(cm), ∴
=
,
∵S2甲= [(176﹣175)2+2×(175﹣175)2+(174﹣175)2+(172﹣175)2+(178﹣175)2]=
,
S2乙= [(170﹣175)2+(176﹣175)2+(173﹣175)2+(174﹣175)2+(180﹣175)
2+
(177﹣175)2]=10,
∴S2甲<S2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和平均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 [(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
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9.(3分)小红同学经常要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她发现旗杆的绳子刚好垂到地面上,当 她把绳子下端拉开5m后,发现这时绳子的下端正好距地面1m,学校旗杆的高度是( )A.21m
B.13m
C.10m
D.8m
【分析】根据题意设旗杆的高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为x米,在Rt△ACH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已知AB=AC,CD⊥BD,CH⊥AB,CD=1米,CH=5米,设AB=AC=x米.
在Rt△ACH中,∵AC2=AH2+CH2, ∴x2=52+(x﹣1)2, ∴x=13, ∴AB=13(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题意继而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一般.
10.(3分)将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形与一个长,宽分別为8cm,2cm的矩形重叠放在一起,在下列四个图形中,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的是( )
A. B.
C. D.
【分析】分别计算出各个图形的重叠部分面积即可求解. 【解答】解:A、S阴影=2×4=8(cm2); B、设重叠的平行四边形的较短边为x,则较长边为
由正方形的面积=重叠部分的面积+2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可得16=2×+4(4﹣x)可求x=∴S重叠部分=2×2×
, =
C、图C与图B对比,因为图C的倾斜度比图D的倾斜度小,所以,图C的底比图B的底小,两图为等高不等底,所以图C阴影部分的面积小于图B阴影部分的面积; D、S重叠部分=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找出图A、图B、图C阴影部分四边形等高不等底的特征,倾斜度越大的面积越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第11~14题,每小题3分;第15~18题.每小题3分) 11.(3分)计算:(
)2= 3 .
=8
﹣4
【分析】原式利用平方根的性质判断即可. 【解答】解:原式=3, 故答案为:3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平方根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2.(3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2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 m< ,
【分析】根据根的判别式即可求出m的范围;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4﹣8m>0, ∴m<; 故答案为:m<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根的判别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3.(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若∠A=26°,则∠
BDC的度数为 52° .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ACB=90°,D是AB的中点, ∴DC=AB=AD, ∴∠DAC=∠A=26°, ∴∠BDC=∠DAC+∠A=52°, 故答案为:5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4.(3分)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C=6,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 4
.
【分析】首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菱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然后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由菱形的四边形相等,可得菱形ABCD的周长.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O=AC=3,DO=BD=2, 在Rt△AOD中,AD=∴菱形ABCD的周长为4故答案为:4
.
.
=
=
,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 15.(2分)已知反比例函数y=
,当1<x<2时,y的取值范围是 5<y<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