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41: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努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末使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于2001年3月宣布退出它于1998年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其态度直至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时仍未有改变,给议定书的生效造成了很大困难。

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朱镕基总理2002年8月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讲话时宣布,中国已核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这显示了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姿态。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存在于大气平流层中,可以直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对地面起着很好的防护作用。1985年,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此后,不断证实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很严重。臭氧层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破坏,例如,臭氧减少1%,皮肤癌的发病率将提高2-4%,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3-0.6%。科学研究表明,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是氟里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因此,氟里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是保护臭氧层的关键。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8种破坏臭氧层物质提出了削减使用的时间要求,该议定书得到了163个国家的批准,并先后于1990、1992、1995年对议定书进行了三次修订,扩大了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范围,并提前了停止使用的时间。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协定书。

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主要是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变化。人类的各种活动影响了很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和正常生长,使得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相关研究证实,1850到1950年期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

灭绝速度是平均每年一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保护生物物种的条约体系,如,以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管理为对象的华盛顿公约、以湿地保护为对象的拉姆萨尔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

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4、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地区,因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进而引起农业减产、并进一步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认为全球荒漠化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非洲地区尤为严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防治列为国际社会采取行动的优先领域;1994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我国1996年加入该公约。

6月17日为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 5、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目前严重缺水的国家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1990年,生活在缺水国家的人口为1.32亿,预测到2005年,生活在缺水国家中的人口将增加到10.6亿(这还是按低人口增长预测的结果)。按陆地水域和海洋水域划分,水资源污染分为淡水污染和海洋污染。淡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含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淡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空气污染、船舶、垃圾等。

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6、酸雨

随着经济的发展,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断增加,大气中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与雨、雪、水雾等作用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并

从大气转移到地面,即为酸雨。目前,世界酸雨分布趋于扩大。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亚洲为世界主要酸雨区。酸雨对土壤、建筑材料等都具有腐蚀作用。酸雨污染可发生长距离传输,因此酸雨是典型的跨国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采取对策。1979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1983年32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21个国家签署了赫尔辛基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87年生效。 (二)国际环境保护重要事件及文件

1、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与《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次在联合国会议上讨论环境问题,也是第一次就环境问题召开世界性会议。会议规模宏大,共有113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世界各国由此走上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我国派出了由周恩来总理率团的代表团参加本次会议。 2、世界环境日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联合国第27届大会通过了该项建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根据世界环境保护的形势提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引导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200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1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2年为“让地球充满生机”、2003年为“水——二十亿人生命所系”。

3、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21世纪议程》

虽然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唤醒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但人类的行动仍然迟缓于环境的恶化。鉴于此,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会议后的20年,即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此次会议是讨论环境

与发展为题的最高级别的一次大会。会议通过了两份纲领性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前者在重申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同时提出了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27项原则;后者则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使人类社会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环境问题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各国广为接受,实现了人类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历史性飞跃。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成为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照方案。《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面对着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长期存在的悬殊现象、不断加剧的贫困、饥饿、疾病和文盲问题以及人类福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然而,把环境和发展问题综合处理并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将会使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并带来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未来。《21 世纪议程》分为序言、社会和经济方面、促进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主要团体的作用、实施手段五部分,共40章。 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十年间,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持续发展逐渐由理念认识转向行动落实,为给各国领导人提供一个做出具体承诺的机会,采取行动执行《21世纪议程》,联合国于2002年8月2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展开了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包括10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1.7万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对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再次深化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第三个里程碑。朱镕基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表讲话。我署也派员加入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 5、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满足商

搜索更多关于: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的文档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0v1p4by5d6vudb8bhn079ew80o94h00sdr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