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规律地生活,呈现了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日记、还有几个示例图片,以此为范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自己生活中不规律的现象,并学会有规律地生活。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是儿童掌握知识、培养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让品德和生活同行,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中自行探究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活动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变化是有规律的。 2、知道有规律生活的好处。 3、养成有规律生活的好习惯。 重难点:
1、知道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变化是有规律的。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歌曲《上学歌》,同学们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2、教师由上述活动导入活动主题:我们每天上学不迟到,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山,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一定的事情,形成了习惯就叫有了规律。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有规律,我们的生活也应该有规律。板书课题:有规律地生活。 二、探究讨论:同学们有哪些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一)图片导入,认识有规律的生活。 1、幻灯片播放课本61页图片内容
第 1 页
2、同学们讨论小明每天的生活怎样?怎样有规律了? 3、教师总结:小明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 (二) 模拟动作表演,回想自己一天的生活。
老师说时间,同学们模拟动作表演:早上6:30 早上7:30 中午12:00 ,中午1:00, 下午2:10, 晚上9:00,丁零零上课铃响了。 (三)情景剧表演,学生支高招。
师:可是老师身边有一个孩子很令老师头痛。同学们看看他的表现,帮老师一起教育教育
他好吗? 1、师生表演情景剧
2、同学给宁宁指出缺点,并教育他。
【设计理念:情景剧的表演能直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他们评一评,说一说。】 (四)讨论自己有哪些有规律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有规律吗?回想一下自己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生活,谈谈自己有哪些有规律的好习惯。 小组内讨论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在家里和学校里好的生活习惯。 (五)想想自己还有那些好习惯没有养成啊。 1、针对好习惯自查表查找。 2、小组内讨论。
第 2 页
3、全班交流
(六)总结: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 1、播放小明的日记录音。 2、小组讨论,老师总结。
三、探究讨论:周末生活也应该有规律 (一)同学们当小法官。
师:老师身边有几个孩子,平时的生活还很有规律,可是一到周末就是另一番景象,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做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 1、老师播放时视频 2、同学们讨论 3、总结
(二)讨论自己的周末生活
师:,那你们的周末生活过的怎么样? 1、小组内讨论:自己在周末都做了些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
3、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助手让他帮你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周末时间安排表
上午 时间段 7点—8点 8点—9点 周六 周日 第 3 页
9点—12点 下午 12点—2点 2点—5点 5点—6点 6点—8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由自身感受出发,编排周末作息时间表,激发了学生积极的、乐于探究的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拍手唱童谣 感悟有规律
我生活 有规律 早点睡 不赖床 休息好 精神足 勤洗刷 保清洁 讲卫生 远疾病 蛋肉鱼 和蔬菜 不挑食 营养全 有规律 好处多 五、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把自己的收获写在卡片上
总结:我们的生活是要有规律的,只有这样才会有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心情,当然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
第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