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文综)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下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规律技巧 锋面中的天气状况 ①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 气;②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③锋面雨带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题组2 气旋与反气旋
读东亚地区冬季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为百帕),回答3~4题。 3.从气压分布状况看,图中甲、乙 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 A.39
A.郑州处于阴雨天气 B.西安吹东南风
C.北京可能有沙尘暴天气 D.东京处于阴雨天气
读“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完成5~6题。 5.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规律技巧 根据锋面判断南、北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左半部分发育的是冷锋,右半部分发育的是暖锋。 (1)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1中可以看出该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气旋。或者根据风向右偏也可判断为北半球。
(2)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2中可知冷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其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热南冷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团的位置,进而能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3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图1 图2 图3
考查点三 气候
考向一 气候的变化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
5
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 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考向二 影响气候的因素
(2013·上海地理)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读图,回答3~4题。
5.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6.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太阳的异常活动。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即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同时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3.气候类型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3.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4.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考向三 气候类型的判断
(2014·浙江文综)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6
C.大气环流 D.洋流
题组3 气候类型的判断
题组1 气候的变化
(2014·临沂质检)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
①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②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③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④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直接明显减弱( )
A.大气逆辐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题组2 影响气候的因素
阅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3~4题。 3.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理位置相同 B.两地热量带相同 C.两地水热条件相似 D.两地自然带相同
4.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状况
平均降水量(mm) 平均气温(℃) (2014·四川“联测促改”质检)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6.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 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纬度位置
7.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降雨分布图,图2为沿PQ一线一月和七月气温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形成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影响PQ沿线各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
城市 1月 7月 1月 7月 ① 5 29 47 150 ② 11 27 75 5 ③ 21 26 100 610 (2)上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城市c可能是表中的________,判断依据是
7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评价d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列举一种适合在该地种植的粮食作物。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易错辨析】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别 降水总量 雨季长短
降水集中程度
降水增减速度 分布地区 陡增陡减 仅分布在亚洲的南亚、东南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 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缓增缓减 南北半球均有 热带季风气候 多 短(四个月) 热带草原气候 少 长(六个月)
热带季风气候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更大
规律技巧
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