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20.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方式为
A.轮作 B.轮牧 C.间作 D.休耕
每年10月8日前后,为“寒露”节气的开始。寒露的意思是气温较低,地面的露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前后,是华南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完成下列小题。
21.“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棉花)、打豆场”,这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青藏地区
D.乳畜业
22.“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危害很大,下列防御措施正确的是 ①选育抗低温高产品种
②将保温剂喷在叶面形成膜状,抑制水分蒸发,减少耗热 ③在冷空气来临前,采用夜灌昼排,以水调温 ④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合理安排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
23.①农业地域类型中要素C所占比重约为
A. 12% B.20% C. 74% D. 80% 24.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乳畜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图甲图乙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5.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②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③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④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6. 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
①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②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④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与传统植保作业相比,植保无人机具有精准作业、高效环保、智能化、操作简单等特点,能为
6
农户节省大型机械和人力成本。全国各地不少地区都已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药物作业,受到了人们的肯定。下图示意新疆农垦区工作人员在控制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据此完成下列题。
27.新疆农垦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水稻种植业
28.新疆农垦区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选在夜晚进行的原因主要是( )
①没有光源影响,方便观察无人机信号灯 ②害虫较为活跃,灭虫效率高 ③气温较低,农药蒸发慢 ④人类活动少,不易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图为拉丁美洲某一农场的景观图。请回答下列小题。
29.使得本地土地利用呈现图示型态的主要因素是 A.曾经是欧洲殖民地 B.原住民的传统耕作习惯 C.为了促进观光业 D.根据配合宗教的需求 30.这种农业活动的特征是
①单位劳动力产量低 ②资金密集 ③农场规模大 ④种植单一粮食作物 ⑤易遭受生产过剩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7
二、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20℃~30℃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加那利群岛是一个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分析。
(4)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