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41m,平均厚2.04m。大部分钻孔中煤层均稳定,全区可采。故9号煤层属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或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泥岩。
3、15号煤层
俗称臭煤,位于太原组底部,K2灰岩之下。厚度1.64~7.30m,平均4.08m,仅井田东北部外莒6号孔煤层厚度达7.30m,井田内煤层厚度1.64~7.30m,厚度变异系数24.06%,可采性指数100%。结构复杂,一般含0~6层夹矸,厚度约0.03~0.5m,属厚度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中富含黄铁矿结核,燃烧时发出强烈的硫磺臭味。顶板岩性老顶为K2石灰岩,直接顶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铝土泥岩或砂质泥岩。
二、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3号、9号和15号煤层都属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其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具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煤具阶梯状、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性脆易碎,块状、层状构造。宏观煤岩类型以半光亮型煤为主,少量的光亮型煤和半暗型煤。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夹有镜煤条带和少量的暗煤。不同之处是:
3号煤呈黑色略带灰色,金刚光泽。微含硫分,燃烧时着火点高,青色火焰,发烟甚少,俗称香煤。
9号煤呈黑色,光泽较差,性较脆,含硫分,燃烧时略有臭味,俗称半香煤或黄煤。
15号煤呈深黑色,光泽差,富含硫分及黄铁矿结核,燃烧时恶臭,俗称臭煤。
三、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第 21 页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次在黄河煤矿采取3号煤层煤层煤样1个,收集1995年矿井地质报告中煤层煤样2个,收集1958年152队精查地质报告中煤芯煤样15个和1963年114队精查补充勘探报告中煤芯煤样2个。其中3号煤层2个,9号煤层7个,15号煤层8个。因井田内及外围附近钻孔,小窑较多,煤质化验数据也较多,本次搜集和利用了部分煤质资料。 1、3号煤层
水 分(Mad): 原煤0.61~3.34%, 平均1.19%; 浮煤0.51~1.08%, 平均0.86%; 灰 分(Ad): 原煤12.36~28.24%, 平均15.19%;
浮煤4.51~10.70%, 平均5.25%;
挥发分(Vdaf):原煤6.22~10.31%, 平均7.92%; 浮煤5.30~7.01%, 平均6.37%; 固定碳(FC):61.91~67.98%,
煤中碳(Cdaf):92.78~93.43%, 平均93.05%; 氢含量(Hdaf):3.37~3.64%, 平均3.50%; 全 硫(St.d):原煤0.32~0.66%, 平均0.42%;
浮煤0.33~0.45%, 平均0.39%;
磷(Pd):0.0287%;
发热量(Qb.daf): 原煤33.918~35.566MJ/kg,平均34.939MJ/kg; 热稳定性(TS+6):77.3~83.2; TS6-3:15.3~17.7; TS3-1:0.5~2.7; TS-1:1.0-1.9;
第 22 页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可磨性(HCI):21~45; 粘结性指数:0。
煤灰成分(SiO2+Al2O3):71.79~85.17%,平均78.57%; Fe2O3+SO3:7.56~12.2%, 平均9.88%; CaO+MgO: 6.29~14.09%, 平均10.19%; 灰熔点中软化温度(ST):1360~>1500℃ 2、9号煤层
水 分(Mad): 原煤0.63~2.15%, 平均1.33%;
浮煤0.60~1.89%, 平均1.01%;
灰 分(Ad): 原煤14.72~22.04%, 平均19.38%;
浮煤4.70~8.04%, 平均6.55%;
挥发分(Vdaf):原煤6.93~10.02%, 平均8.24%; 浮煤6.39~7.09%, 平均6.74%; 煤中碳(Cdaf):92.31~92.83%, 平均92.58% 氢含量(Hdaf):3.30~3.62%, 平均3.51%; 全 硫(St.d):原煤1.35~2.77%, 平均2.19%;
浮煤1.04~1.30%, 平均1.18%;
磷(Pd):0.0067%;
发热量(Qb.daf): 原煤34.588~35.774MJ/kg,平均34.806MJ/kg; 煤灰成分(SiO2+Al2O3):47.49~65.10%,平均56.30%; Fe2O3+SO3:29.40~41.67%, 平均35.53%; CaO+MgO: 4.87~10.03%, 平均7.45%; 灰熔点中软化温度(ST):1267~>1500℃ 3、15号煤层
第 23 页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水 分(Mad): 原煤0.58~1.16%, 平均0.85%;
浮煤0.50~1.34%, 平均0.80%;
灰 分(Ad): 原煤10.25~22.22%, 平均18.49%;
浮煤3.86~6.11%, 平均4.65%;
挥发分(Vdaf):原煤6.93~9.53%, 平均8.52%; 浮煤6.02~6.70%, 平均6.31%; 煤中碳 (Cdaf):91.08~92.25%, 平均92.08% 氢含量 (Hdaf):3.16~ 3.43%, 平均3.26%; 全 硫(St.d):原煤 2.25~4.27%, 平均2.97%;
浮煤 1.65~2.52%, 平均2.22%;
发热量(Qb.daf): 原煤平均34.920MJ/kg;
煤灰成分(SiO2+Al2O3):73.5~81.55%, 平均77.58%; Fe2O3+SO3:11.53~17.37%, 平均14.45%; CaO+MgO: 6.13~8.75%, 平均7.44%; 灰熔点中软化温度(ST):1360~>1500℃ 1.3.4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一、瓦斯
根据黄河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鉴定报告,该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1.99~4.58m3/t,绝对涌出量0.99~2.88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65~3.86m3/t,绝对涌出量0.79~3.36m3/min,属低瓦斯矿井。
二、煤尘
经2008年5月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采取了3号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在黄河煤矿采取了9号煤层煤
第 2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