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I)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8:45: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I)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共16题;共48分)

1. (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干冰升华 C . 食物腐烂 D . 轮胎爆炸

2. (3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做调味剂 B .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来防腐 C . 用加入明矾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 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

3. (3分)下列食品中的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的是( A . 干锅大虾

B . 卡通面包

C . 各类蔬菜

第 1 页 共 17 页

D . 鱼香肉丝

4. (3分)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食醋 B . 盐酸 C . 酒精 D . 石油

5. (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氮气用做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B .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 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6. (3分)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 气体

B .

向水中加入稀盐酸

第 2 页 共 17 页

C . 等质量的金属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D .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7. (3分)(2016?会昌县一模)如图所示课本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B . 量筒中水的质量越来越少,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C . 蜡烛逐渐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第 3 页 共 17 页

8. (3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16年5月12日,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们选择疏散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A . A B . B C . C D . D

9. (3分)丙烯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丙烯分子是由 3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构成 B . 丙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丙烯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1 :2 D . 丙烯分子是一种化合物

10. (3分)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 4 页 共 17 页

A . 比较硬度

B . 稀释浓硫酸

C . 过滤

D . 测试某溶液的酸碱度

11. (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B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 . 把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先由无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生成 12. (3分)某同学设计的工业制备氢氧化钠的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5 页 共 17 页

资料:2NaCl+2H2O

2NaOH+H2↑+Cl2↑,两电极一端得到NaOH和H2 , 另一端得到Cl2。

A . 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是降温结晶

B . 实验室测定水的组成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氯化钠 C . 工业生产应选择途径①进行生产,因为该途径步骤简单,节约能源 D . 生产过程中得到的Cl2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13. (3分)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的化学式为NH3

B . 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 C . 丙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14. (3分)(2016?曲阜市一模)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 目的 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第 6 页 共 17 页

实验操作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Cu、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鉴别纯碱和小苏打 滴加稀盐酸 15. (3分)如图,是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a%)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6. (3分)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第 7 页 共 17 页

A . 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 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 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 . 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二、 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共6题;共30分)

17. (7.0分)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铝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__(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关系密切; (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数; (4)由此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________.

18. (3分)将30g甲、乙两种物质在t2℃时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如图所示。试回答:

(1)A试管中放的物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此时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1位小数),若将温度降至t1℃时,试管B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在t2℃时,若要让试管A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填序号)。

第 8 页 共 17 页

①硝酸铵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19. (6.0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因为石墨具有________,人们把石墨用做干电池的电极。

(2)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抽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为香烟燃烧会释放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_(填化学式),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窒息死亡。

(3)成语“釜底抽薪”,其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20. (4.0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实验室要把5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加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2)下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是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________对应的序号:(用“a”、“b\。 ②在40℃时,配制等质量的各溶质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用“a\“b”、“c”表示)。

③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200g)。据图分析: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将溶液升温到50℃ B、加入2(m1-m2)g固体a,并升高温度至50℃ C、加入2m1g固体a,并升温至50℃ D、将该溶液恒温蒸发掉100g

第 9 页 共 17 页

④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21. (5.0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个事实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________。 (2)举一个实例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________。 (3)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其原因是________。 (4)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5)石蜡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____。

22. (5分)A为暗紫色固体,B为无色液体,C、D都是黑色粉末.将A加热有F气体产生,B和C混合常温下反应也产生F气体,且化学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只有A加热时还会有C产生,D在F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生成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根据以上事实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以上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共2题;共12分)

23. (4.0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第 10 页 共 17 页

图2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要制备几瓶CO2 , 并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 (3)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实验室通过加热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纯净的N2时,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

(5)小明选用片状的鸡蛋壳和食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矿泉水瓶、玻璃杯,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等组装了如图2所示甲、乙气体发生装置。

①比较甲,乙装置,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应过程中可以添加固体药品 B.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选用甲装置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A.状的胡萝卜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酸钾固体制氧气 C.末状的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D.硫酸与甲酸共热制一氧化碳

24. (8分)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第 11 页 共 17 页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1)【提出猜想】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2)【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________。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3)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________。静置,分层。

(4)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5)【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示):________。

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___。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四、 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共1题;共10分)

第 12 页 共 17 页

25. (10.0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50g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 13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共16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第 14 页 共 17 页

16-1、

二、 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共6题;共30分)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9-1、

19-2、

19-3、

20-1、

20-2、

21-1、

第 15 页 共 17 页

21-2、

21-3、

21-4、

21-5、

22-1、

22-2、

三、 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共2题;共12分)

23-1、

23-2、

23-3、

23-4、

23-5、

第 16 页 共 17 页

24-1、

24-2、

24-3、

24-4、

24-5、

四、 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共1题;共10分)

25-1、

第 17 页 共 17 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I)卷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11ce3i1ca8wrp7230mk0mq5e7eayt017z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