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成功要走弯路,但我懂得坚持。 黑夜再漫长,也有黎明在前方。 雪融化之后会变成什么? 会变成春天。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 学院: 系级: 名字: 学号:
1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 学院: 系级: 名字: 学号:
2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黎〃〃
( 法政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摘要:近年来,经常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论文抄袭、造假的新闻,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学术本来是对未知或者已知知识的系统的研究、概括、总结或者创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学术腐败日益严重,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也在泛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社会道德的建设,比如诚信建设,对人的价值观也会照成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不端行为呢?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制度来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呢?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对策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指学者涉及抄袭、剽窃的不良行为,也指学者恶意的一稿多投行为[1]。1988年,美国政府发发布《联邦登记手册》(Federal Register),首先提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即“编造、伪造、剽窃或其他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中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统一定义,即“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结论报告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和剽窃行为”[2]。
瑞士将学术不端行为行为界定为“有意捏造数据来修改进程的行
3
为、剽窃其他研究者的行为、以及修改研究进程的行为”。丹麦对学术不端行为定义则是“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修改、捏造科学数据的行为和纵容不端行为的行为”等等,[3],
总之,学术不端行为指的是违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这三种行为,主要有不正当署名、篡改、抄袭和一稿多投与伪造这几种。其实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发生,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丹尼尔德〃范尼利的一项研究,有七分之一的科学家坦言他们知道同事有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比如伪造研究成果[4]。
据2005年5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在接受调查的几千名美国科学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在过去三年中有过学术不端行为[5]。进来,学术不端行为在我国频频曝光,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比如2010年3月10日,《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称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反抗绝望》艺术存在多处抄袭,多名专家对此回应,称“抄袭说”不成立[6],谁是谁非呢?还有更为甚者,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颈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在20多年的时间里,遭到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7]。2009年3月,中国工程院通报了浙江大学论文事件的调查结果:浙大原副教授贺海波等人论文剽窃一事情况属实,剽窃证据确凿。论文剽窃情节严重,多篇论文剽窃造假,盗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