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来临六壬---玄空阐秘33
甲子历法的建立要远早于黄帝时代,考黄帝内经中岐伯曰: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此段文字说明在岐伯所说的太始年代上古真人就已经建立了天干地支28宿,而内经对甲子干支的运用来推算五运六气的成熟性来看甲子历法的创立也在那个上古时代。根据天机的研究,三统历的天统第一建在距离唐绕17197年前,而唐尧为公元前大约2427年B.C.,黄帝时代据考古论证在公元前5037年,所以那个时代对于岐伯来讲都是1.5万年以前的事了的确是上古时代了。
甲子历法建立需要解决天干和地支的配合问题。我们这里只是试图重演先贤的推演过程,力图还原历法本来面目以澄清一些术数中不清楚的概念。
我们先从地支入手。前面讲过古人的岁星纪年之法,其与北斗,28宿和24节气建立联系定义出年支的取法。回顾前文
表格如下
日纏是划分周天十二次舍的准绳,而28宿划分四方却是以岁星而定。每年岁星晨出东方宿28宿,例如寅年,晨出东方岁星在这一年中将跨斗牛二宿。规律是子午卯酉年跨3宿,其他年跨2宿。注意太岁干支必须建在寅月才是。当然随着岁差,岁星经过的星宿也会推后,不管怎么推移,子午卯酉之年必然经三宿,其他年份经二宿。这样一来28宿的四方分法当不会变动,三统历经四建而一统,四方星宿也四建而正位,所以那些吵嚷着岁差更替星宿就没用了要重新定义四方星宿之论的可笑。
按《太始天元》时代当属天统第一建,那时星象如下:
斗衡指虚危之间,初始罗盘天池内有一根针就指虚危和张星之间表明那时北斗所指建为子月此即“天开于子”。现在已经没人知道罗盘指针的意义了,都认为是磁针,此为大谬。此时大雪节日缠星纪初度即丑宫初度对应艮山之中为四维之分处,早晨岁星东出经斗牛二宿为北方玄武七宿,此即“地辟于丑”。岁阴即地支在寅,可见当时的干支应该是X寅年,
太岁立于寅此即“人生于寅”。古人的理论哪有分毫是虚无缥缈之学?这是当时的天象以后随着岁差运动,历法随之调整有规律为三统四建,参见天机文章。
地支记年规则确定后,接下来看天干记年如何定。天干纪年要依据五运经天来推定。而五行五运都牵涉到月亮这个非常特殊的“卫星”。按照印度《奥义书》的描述,月亮是修仙升天的第一关,反过来理解月亮也是投胎的门户。
28宿内天有五种气运不断地轮流交替。这种气运都是通过“天门”在戊分处进入太阳系,然后又从“地户”己分处流出。在这流入和流出之间如同大河蜿蜒流淌养育着万物。太阳系万物就靠这流入的气运生生化化。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为什么星命要从戌时观天象,就是观这天运进入推之以星象来断生命的密码也。而这个五运经天图是动态逆时针在旋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