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质量通病和防范措施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4:20: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表一 桥梁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序号 质量通病 原因分析 (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够。 1 缩径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砼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1)砼拌和物质发生离析是桩身中断。 (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2 断桩 重夹泥,砼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两层砼中产生部分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2)导管在浇灌前要进行试拼,并做好水密性实验。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砼过深,也不可过浅。及时测量砼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4)经常检测砼拌和物,确保其符合要求 (1)砼灌注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孔水位,还要防止护筒及孔壁漏水。 (2)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的泥土,同时保持或加大水头高度。如不再坍孔,可继续灌注。 (3)如用上法处治,坍孔应不停时,或坍孔部位较深,宜将导管、钢筋笼拔(1)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实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低端不得带法兰盘。 (1)使用直径适合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颈的产生。 预防措施 (1)灌注砼过程中,孔外水头未能保持一定高差。在潮汐地区,没有采取措施来稳定孔水位。 3 灌注砼时桩孔坍塌 (2)护筒刃脚周围漏水;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使孔壁在灌注砼时坍孔。 (3)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均易发生坍孔。 出,回填黏土,重新钻孔 (1)桩基本身未竖直或桩基平台不水平 4 孔位倾斜 (2)桩基在钻孔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 (3)在进行超深桩作业时,桩基钻杆太细 (1)首先要扩大桩基支承面积,使桩基稳固,并保证钻机平台水平。 (2)采取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并于成孔后下放钢筋笼前作井陉、井斜超声波测试。 (3)严格按照规要求先配钻杆。 (1)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 (2)灌注中,当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语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5 钢筋笼上浮 砼由漏斗顺导管向下灌注时,产生一种托力时钢筋笼上浮。 (3)砼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但注意导管埋入砼表面应不小于2m,不大于10m。如果钢筋笼因为导管埋深过大而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及时补救,补救的办法是应马上起拔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这时可以看到。每次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 6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 (1)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外砼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砼(1)控制导管的埋深,灌注过程中做到导管勤提勤拔。 (2)砼倾入导管的速度应根据砼在管的深度控制,管深度越深,砼倾入速度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为新鲜的砼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2)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砼倾倒入导管速度过快过猛,把空气闷在导管中,在桩形成高压气包。高压气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导管起拔等外力的作用下,在砼不断上升,当升到桩顶附近时,气包浮力与上升阻力接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气包便滞留在桩身,最终形成桩身孔洞。另外,有一些桩在余桩截后,桩身残余的高压气体,因通道打开而顺桩身的细小缝隙释放出来。 (3)水下砼灌注时间过长,最早灌入孔的砼坍落度损失过大,流动性变差,终灌导管拔起后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孔洞。 越应放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始终保持导管满管砼,以防止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导管每次起拔后管都会形成空管,再次灌注时,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就很难避免。因此应在灌注过程中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把已形成的高压气包引出桩身。 (3)加适当的缓凝剂,确保砼在初凝前完成水下灌注。 (1)细查岩样防止误判。 7 孔深未达到设计要求 孔深测量基点、测绳不准、岩样误判。 (2)根据钻进速度变化和钻进工作状况判定。 (3)设固定基点、采用制式测绳。 (1)选用合适的清孔工艺。 8 孔底沉渣过厚 清孔不彻底。 (2)清孔、下钢筋、浇灌混凝土连续作业。 (1)松散砂土或流砂中减慢钻进速度。 9 坍孔 岩层变化、措施不力。 (2)加大泥浆比重。 (3)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搜索更多关于: 质量通病和防范措施 的文档
质量通病和防范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17pl6mrkf4mu7526k929d31q9p63i00e8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