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研究
作者:熊小娟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8期
[摘 要]叠前深度偏移可以解决复杂构造,陡倾角地层的成像,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叠前深度偏移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叠前深度偏移的原理,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现过程及优缺点和实际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 Kirchhoff、速度模型、陡倾角地层
中图分类号:P618.1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05-01 引言:叠前深度偏移可以更好的解决复杂构造带地质体成像问题,已成为地球物理界的共识和勘探趋势。地震偏移成像是一种将地震信息进行重排的反演运算,能使地震波能量归位到真实空间位置,获取地下正确构造图像。上世纪70 年代初出现了基于几何地震学和绕射理论的射线偏移;同一时期Claerbout等针对标量波动方程提出了有限差分近似解法,实现了地震偏移。
Kirchhoff 积分法是以Hagedoorn“绕射最大凸度曲线”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表述为沿绕射曲线在地面对所有接收点进行加权积分的过程。后来Keho等提出了Kirchhoff偏移的算法原型。
一、叠前深度偏移的处理过程 (1)叠前深度偏移基本原理
Kirchhoff深度偏移算法可应用于大角度倾斜地层和横向速度剧烈变化的情况。同时还较好地顾及了介质的曲界面、强折射面对地震波射线的折射效应。它在层状介质模型下的三维深度域偏移计算公式为:
式中和为地面上的坐标;为深度;为偏移场在点上的双程旅行时;为轴与连接点和点的直线间的夹角。上式可以最终归结为根据给定孔径的绕射波空间时距曲线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场之和。
(2)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主要步骤
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主要包括初始速度模型建立、旅行时计算、Kirchhoff偏移求和、深度速度模型迭代与修正。 ①速度模型的建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