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17.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18.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a——枯枝落叶 B. b——土壤 C. c——生物 D. d——供给养分
19.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B. 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弱。 C. 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D.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17. A 18. B 19. A 【解析】
17.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圆最大。故选A。
18.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故选B。
19.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故选A。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6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 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 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 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1.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2.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 D. 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造成破坏 【答案】20. A 21. C 22. D 【解析】
20.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A表示我国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糖分积累。
21.引起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故选B项。
22.图示B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自然植被为草原,但由于人类活动过度破坏植被而导致了土地退化。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 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和亚洲部分地区图。
7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根据亚洲部分地区图,几千万年前,阴影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暖湿润,现在却气候干燥,试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8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A.燃烧矿物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3)结合上述成因联系图,分析人类为防治沙尘暴的发生可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潮湿气候北上,致使该地区气候变干。
(2)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G、C、E、F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采取工程措施。
(4)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土地建筑用沙缺乏保障等。 【解析】以沙尘暴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第(1)题,现在气候干燥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湿润气流北上。第(2)题,该类试题应根据前后关系解答。第(3)题,根据第(2)题涉及的有关方面,组织答案。第(4)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并侧重人为原因。
24.读下面两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9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对亚马孙雨林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部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
(2)亚马孙河流域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由于丛林的阻隔和湿
10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4)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对雨林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解析】森林植被的保护关系到水土保持和气候环境变化等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此类题型主要注意掌握分布状况、利用状况、保护措施等信息。雨林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必然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必须加以合理利用与保护。
11 /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