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学案班级:课题学习目标8.经济体制改革姓名:学号:【学习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与意义【学习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五环节”自主学习环节环节一:自主预习目的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意义深化意义时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形式内容管理体制分配方式提出意义完善重点中心环节农业生产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节二:精讲点拨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材料三:我办的乡企汉城饮料厂……员工达五百多人,基本来自咱陕北乡村的高考落榜与待业青年。加之,又刚刚承接了欧共体援建的奶业项目,发展势头和前景喜人,希望您写首厂歌,鼓励鼓励咱陕北年青后生们!——1991年某企业家与作家路遥的谈话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材料三所说的企业是什么类型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3.材料四:(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材料五:“修个厕所都要打报告,怎么发展生产?……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政府)伸手要权。”——福建省国营厂长(经理)研究会上的发言4.材料四和五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5.材料五中国营厂长(经理)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如何实现的?环节三:合作探究6.归纳概括建国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7.通过本课所学,请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环节四:巩固训练1.2.中国实行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开始()A.农村B.城市C.行政机关D.事业单位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严重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朝小康道路前进C.全国农村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D.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下列关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C.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企业的股份制改选C.把企业推向市场D.所有制变革3.4.5.6.环节五:测试评价7.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其中1980—199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农业合作化B.进行集体劳动C.实行包产到户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4.左图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集体劳动盛行B.国家政策适当C.自然灾害减少D.科学技术发达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9.10.11.12.13.A.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B.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D.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多种经济成分并举1985年,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试行工资改革,办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材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B.要求企业提高职工福利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实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进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14.15.16.17.18.19.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1987年我国百分之八十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A.按劳分配B.股份制改革C.政企分开D.多种所有制并存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C.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A.生产队联产承包责任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生产大队互助合作制D.家庭联产股份合作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元)”。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不包括()A.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B.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形式并存的制度21.在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娶了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参考答案:目的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意义深化意义时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分配方式提出意义1984年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提高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路重点国企改革中心环节农业生产趋势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增强企业活力单一公有制转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共十四大完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反映了改革开放前人民公社化统一经营,集中劳动,人们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3.材料三所说的企业是什么类型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4.材料四和五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政府管的过多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5.材料五中国营厂长(经理)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如何实现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营责任制。6-7略AABCBAABBDACCDCCBCDDC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