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2.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
二、师生互动 解决问题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板书课题:练习二。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7题。 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
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什么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
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从而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出示“练习二”第7~9题。 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
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依据。
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2.难点: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复习引入 二、新知探究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65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租船问题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P10第5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练习三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师生谈话,引入复习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练习三。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2、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