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茶陵县列宁学校 罗梦琴 【案例背景】
接到学校通知,将由我代表我们学校参加茶陵县教育局第四片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这是针对茶陵县新晋教师的一场比赛,目的是是让我们新晋教师更快的成长。
当我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心里非常的矛盾。一方面,我非常想借着这个机会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成长;另一方面,我非常的害怕这样的比赛。公开课我来学校之后也上过几堂,可是,作为刚毕业和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我来说,要代表学校去参赛,而且地点还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潞水中心小学,我还是很害怕。我选择上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生命生命》。来到潞水中心小学,原本安排在下午两点上课的,由于下午只剩下我一堂语文课,所以临时决定,把我的课调到一点半,想到又是自己不熟悉的学生,又是在下午,大家都知道下午的课是特别难上的,所以我当时心里特别忐忑。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都来到了座位,学生只有三十来个,可是老师却有四五十个,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我当时确实有些慌了神。为了跟不熟的他们打成一片,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上课之前给他们听了一首《幸福拍手歌》要他们跟着做动作,事实证明这是很有用的。
上课铃响了,我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命生命》,由于
刚刚的那首歌,学生似乎也对我的课很感兴趣。我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问什么?”于是,同学们都很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有什么用?”等等。
“同学们,你们在思考生命是什么?作者也常常想:生命到底什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到文中去感悟生命到底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学生翻开课文19课《生命生命》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PPT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这样让学生带着要求去读课文。
“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都很认真,那这些字你会读吗?”用这个问题自然的承接到下面的生字学习。PPT出示生字:扰、欲、撼、蹋、限。首先请学生认读和组词,我随即在PPT上出示拼音和词语,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易错字。让学生自己找出易错字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也更便于他们记忆生字,学生找出易错字:扰、撼。最后让学生带着我们刚刚强调的易错字一起来读这些字词。
“疏通了字词,我们现在来回到课文当中,课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经过一番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随即板书,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飞蛾求生,一件看似很不起眼的事,却引发了作者思考,那他是怎样求生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飞蛾求生的句子画下来。”学生读完之后画出句子:“但他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
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找出这个句子之后,我PPT出示句子,然后让学生来读这个句子,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读完之后总结自己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我接着问学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学生说从“挣扎、跃动”这些词感受到。我顺势表扬这位学生很会学习,并且告诉他们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读出和感受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我接着就说:“我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面对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马上回答“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我PPT也同时出示句子,学生读。读完我做出总结:与许多生命相比,飞蛾是渺小而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确实极其震撼人心的,它在心灵深处对对作者喊着——生命生命!这种震撼让作者从内心深处生出了一份敬畏之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结果怎么样啦?”学生明确:“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PPT随即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并体会,学生通过刚刚的学习,现在自然知道运用刚刚那种方法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说出读时要读出那种惊讶的语气。作者为什么要惊讶呢?引导学生说出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随后总结:一粒那么不起眼的香瓜子,它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仍然顽强不屈地高喊着:生命,生命!这是作者对生命的赞美。
“飞蛾对生命的呼唤让作者敬畏生命,瓜苗对生命的呼唤让作者
赞美生命,所有这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听一听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里主要是以老师的读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读完让学生找出写出作者震惊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找出之后,捂住胸口感受心跳,我引导学生我让学生通过认真告诉自己、郑重告诉同桌、自豪告诉老师的方式来读这一句话,此时课堂也达到了高潮。通过让学生自己的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此时对生命的感悟也特别的强烈。趁着学生的这股劲,我问学生:“既然生命是淡淡属于我们自己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很自然的引入到下面一句话的学习:“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学生刚刚进行了激情澎湃地朗读,现在自然知道应该好好珍惜生命。此时我正好总结:是的,正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惜再一次呼唤——生命生命!
这样我们就顺理成章地来到了最后一段的学习。读完之后,让学生拿起笔,把自己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写下来,然后汇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一环节既能把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写出来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几位学生说完感受之后,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把课文再读一遍。
此时,差不多要下课了。“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应该是刚刚开始,这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让我们带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生活负责的态度
认真地生活每一天。”我开始没有想到潞水中心小学的学生竟然能跟我配合的这么好。“非常高兴能和潞水中心小学的同学度过这难忘的4分钟,让我的生命里增添了一份光彩有力的回忆,非常感谢!下课。”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一开始,我就运用提问进入课文学习,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想要有欲望要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培养阅读习惯,点燃学生激情。
教学中,教师范读课文第四段,并引导学生学生用手捂住胸口,感受心跳,这样的重复呼唤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真实和可贵。
3、把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写的很清楚:“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要的是放手让学生去朗读、去感悟,让学生在收获中感受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