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工作流程
确诊病例
上报疫情信息卡
疑似重症病例 暂收隔离观察室
专家会诊 排除手足口病
非手足口病患儿 儿科门诊诊治 确诊手足口病病例
排除手足口病转相关门诊治疗
轻症患儿
健康教育,门诊治疗
需要留观患儿 到隔离观察室留观
重症病例收定点医院救治或转定点医院
好转
病情加重 预检分诊
发热、皮疹或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
手足口病门诊诊室诊查
患儿就诊
附件3
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械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版)》等,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指导全市医疗机构认真开展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防止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手足口病疫情传播扩散。 二、具体措施
(一)一般性防控措施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门诊应科学设置预检分诊台,安排专门人员值守,引导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特别是七岁以下、发热伴皮疹的患儿至院内指定门诊诊治,院内指定门诊应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输液室、隔离观察室、专用卫生间等,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单纯酒精制剂无效)、手套以及足够数量的体温计、一次性压舌板,要保证体温计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压舌板用后无害化处理。
2.落实隔离诊治制度。各级定点医院应设立手足口病隔离病区(或病室),同种病源体感染的确诊患儿可安排在同一病室治疗,不同病源体感染的确诊患儿不应安排在同一病室治疗。重症或疑似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隔离病室床与床间应有适度间隔,不得相互紧邻。隔离病室要严格落实落实探视制度,重症患儿严禁探视。 (二)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
加强室内开窗通风和换气,无法做到充分通风换气的,要安装动态空气消毒设施;在无人的情况下用500 mg/ L 含氯消毒液对病房地面和台面进行喷洒消毒,同时关闭门窗30分钟,然后再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可达到对空气的有效消毒。 2.地面、墙壁、床头等物体表面消毒
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留观室、病区的床头柜、床架;小件物品可采用浸泡30分钟,然后清水冲洗。通常每天2次,污染时随时消毒。 3.诊疗器具消毒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应擦拭消毒(如体温表置于有盖盒内,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晾干备用;其它常用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止血带等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表面,清水洗净晾干后备用。对危重患者使用的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高水平消毒,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在使用后立即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清洗,然后进行高水平消毒。 4.衣服、被褥消毒
阳光下暴晒或煮沸30分钟可用于患者的衣服、被单消毒。洗衣房的常规氯漂和加温程序可有效杀灭医务人员工作服中可能沾染的肠道病毒;也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 5.餐(饮)具消毒
首选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 6.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处理
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或加1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100ml混匀放置2小时。
7.生活用具、玩具等消毒
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时间30min。 8.手与皮肤消毒
医护人中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前后,应认真洗耳恭听手或进行手消毒,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复配消毒液)揉搓作用1~3分钟。 9.抹布、拖把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把采用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清洗;未经消毒处理的抹布、拖把严禁拿到别处使用。
10.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医护人员防护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
2.进入患者区域的人员(包括医务人员、陪属与探访者)应佩戴外科口罩。
3.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4.接触无明显污染物品,可直接采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当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有可能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穿防护服或隔离衣。
5.处理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及医疗废物的人员,应严格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外科口罩、手套,穿着隔离衣。 三、疫情报告
按照《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 》的要求,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组织领导和人员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职能科室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要大力开展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附件4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诊记录单(试行) 患儿姓名 体重(kg) 病情介绍 治疗情况(包括用药情 况、 输入液体量等) 转运途中 病情介绍 性别 监护人联系电话 年龄 岁 月 转出医院: 转出医院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时
转入医院: 接收医院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时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运要求
1.患儿能否转运的基本条件是患儿不能因转运而危及生命或使病情急剧恶化。 2.转运前要与接收单位联系好后方可转运,否则,就地隔离救治。 3.转运前患儿须经专家组会诊并得到初步救治。
4.转运工具须用救护车,救护车按要求配备完善的抢救设施。
5.急救车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陪同的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生命抢救技术,并做好个人防护。
6.转运途中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救治。
7.交接双方的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填写转诊记录单,进行严格的书面交接班(包括病情、治疗等情况)。
8.转运结束后,救护车要按传染病消毒规范进行消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