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答案
(科目代码: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H4+、Ba2+、NO3、CO32 B.Fe2+、OH、SO42、MnO4
-———
C.K+、Mg2+、NO3、SO42 D.Na+、Fe3+、Cl、AlO2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C。 的
A选项会生成碳酸钡沉淀,B选项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D选项
:Fe3++ 3AlO2-=Fe(AlO2)3↓。
2、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说法错误的是( ) A. 漂粉精作消毒剂,利用其还原性 B.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C. 过氧化钠可以在防毒面具中做供养剂。 D. 明矾作净水剂 答案解析: A.漂白精有效成分是NaClO,ClO-在溶液中和H+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消毒.,是氧化性化合价从-1到0升高了,应该是氧化性,故A选; B.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利用Fe的还原性,起还原作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没有化合价变化,故B不选;。 C.过氧化钠可以在防毒面具中做供养剂。因为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在防毒面具中作供氧剂.
D.臭氧消毒的原理是臭氧在水中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瞬间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和微生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范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B、对化学平衡进行研究并提出平衡移动原理的化学家是门捷列夫。 C、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对颜色有变化的样品的浓度。 D、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看物质的分子运动。 答案解析:
A、广范试纸,此试纸测量范围是1—14,它只能是大致测量水的酸碱性;而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B、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又名“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由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于1888年发现。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其内容为:化 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C、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D、光学显微镜的成像研究和设计,是以人眼可见光光线(人们常说的:可见光)的物理现象为基础进行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受可见光波长的限制,质量较好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约为0.2μm.小于光波波长的物体因衍射而不能成像.
为了观察到更细微的物体和结构,科学家采用更短波长的电子射线来代替光波,设计出了电子显微镜.电子微粒高速运动时,其行为类似光波的传播过程.
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加电压的纳米级近距离物体尖端放电现象,采用电子放大技术,描画物体精细表明结构,从而达到放大显示物体形貌的“显微镜”效果,揭示尺寸接近原子、分子大小的微观世界。
4、以下的描述符合化学反应规律的是() A、硫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硫酸。
B、向NaAlO2通入CO2足量生成:NaAlO2+CO2+2H2O=NaHCO3+Al(OH)3↓ C、离子方程式:Al3+ + 6NH3.H2O = Al(OH)3↓ + 3NH4+ ”
D、硫酸铝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方程式:Al3+ +3NH3.H2O =Al(OH)3↓+3NH4+ 答案解析:
A、硫酸钠与稀硝酸不会反应。 能够同稀硝酸反应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弱酸强碱盐,如碳酸钠等;其他具有碱性的物质如氨水等; 2.还原性物质,可以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较活泼的金属单质等 B、NaAlO2+CO2+H2O== 当CO2足量时:
NaAlO2+CO2+2H2O=NaHCO3+Al(OH)3↓ 当CO2不足时:
2NaAlO2+CO2+3H20=Na2CO3+2Al(OH)3↓
C、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4)2SO4 离子方程式:2Al3+ + 6NH3.H2O = 2Al(OH)3↓ + 3NH4+ ” D、
5、如下图个选项表达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无需加热。
B、如图这位学生设计的实验缺少俩洗气瓶位置。
C、本装置中的硫酸是为了除去水蒸气,氢氧化钠是为了吸收盐酸气体,
D、该实验用8.7克二氧化锰和足量的10mol/L的浓盐酸反应可取得CL2是1.12L, 答案解析
6、化学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 同一周期的元素随原子序数依次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单质的化学活泼性逐渐减弱,所以A错误; ; 金属单质没有氧化能力,只有还原能力,所以B错误; 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氟无正价,所以C错误 每一周期,随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由1增加到8,所以D正确 7、通过传感器能够监测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如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b为电池负极,甲醛被氧化 B.a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C.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不变 D.当电路中转移1×10-4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HCHO为0.75mg 【答案】C 【解析】 解:A、HCHO失电子被氧化,在负极反应,因此b为负极,a为正极,故A正确; B、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水,那么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故B正确; C、电池放电的总反应为:HCHO+O2→CO2+H2O,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增大,因此硫酸的浓度减小,故C错误; D、负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当电路中转移1×10-4mol电子时,消耗HCHO的物质的量为×10-4 mol,那么HCHO质量为0.75mg,故D正确。 应选:C。 原电池工作时,HCHO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为HCHO+H2O-4e-=CO2+4H+,O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结合电池总反应判断溶液浓度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此题考查原电池知识,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此题解答的关键是依照得失电子确定电源的两极和反应类型,注意体会答题思路,难度中等、 8.【答案】D 【解析】 解:A、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20H30O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两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因此二者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相同,故B正确; C、两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含有羧基,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正确; D、两种有机物分子中均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碳碳双键能与氢气能发生加成反应,那么二者均能与H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发生反应,故D错误。 应选:D。 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 C、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碳碳双键与氢气能发生加成反应。 此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碳碳双键、羧酸等官能团的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