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B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棹着(zhào) 晦暗(huì) 戛然而止(jiá)
B . 颦蹙(cù) 嗔视(chēn) 阴霾(mái) 疮痍(chuāng) 尽态极妍(yán)
C . 颛顼(xū) 呓语(yì) 吞噬(shì) 虫豸(zhì) 叱咤风云(zhà)
D . 羸弱(léi) 荫庇(yīn) 砭骨(biān) 荷笠(hé) 毛骨悚然(sǒng)
2. (2分)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 .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D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乃始就学 3. (2分)对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翻译: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到女儿在叹息。
B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将军身经百战,战死疆场;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 .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翻译: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D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译: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第 1 页 共 10 页
4.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学名著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 . 伊索,古罗马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著有《伊索寓言》。
C .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D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为“四书”。 5. (2分)下面各句中“行”字意义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B .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C .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 .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6. (2分)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闻之笑曰 B . 当求之于上流 C . 一老河兵闻之 D . 其反激之力
7.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令世界瞩目。 B . 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C . 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D . 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8. (10分)给下列句中加线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第 2 页 共 10 页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③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
9. (10分)一个雨天,一家旅店的主人想拒绝来客投宿,于是在大门口写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目的是让客人知难而退。但过往的旅客一看,纷纷欣然入住。原来,主客双方对这个句子的停顿标点不同,对句义的理解也完全相反。请你分别为主人和客人标点:
①主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②客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
10. (15分)语言运用。
请你积极参与“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眉山人”的综合实践活动。
(1)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校园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个)。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①
图
书
馆
------
②
洗
碗
池
———
(2)文明进社区 。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来到春晖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 (字数不超过50个)
(3)文明你我行。学校提出了“我是社会一分子 ,大家一起讲文明”的口号,班会课上,有同学出示了下面这副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第 3 页 共 10 页
答
(4)情感升华。通过这次活动,相信你有不少收获吧。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写一段结束语,50字左右。
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
11. (10分)古诗文阅读。(21分) (一)听蜀僧浚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 , 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 , 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②流水:即《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它的高妙。③余响:出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八:“余响绕梁,三日不绝”;霜钟:西晋郭璞解释:传说丰山之上有九座大钟,霜降则感应而鸣,称为霜钟。
(二)
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① , 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② , 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盖身即
第 4 页 共 10 页
③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有改动
【注】①融怡:暖和。②斩刻之形:形容过分雕琢刻画的风格。③即:靠近、接触。
(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第三联中“洗”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结合全诗分析该字的妙处。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3)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①画见其大意( )
A.目似瞑,意暇甚(《狼》) B.此中有真意(《饮酒》其五) ②远望可尽(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③盖身即山川而取之( )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B.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4)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赏析。
作者通过观察景物特点进行作画的。如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①________,②________,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像睡着了没有精神。画家这样创作旨在告诫我们③________。
(5)画家李可染创作山水画的技法之一是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其效果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的独创性。郭熙的山水画能达到“山水之意度见矣”,他的创作技法和效果与李可染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12. (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第 5 页 共 10 页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昼夜不释卷 ________ ②母恐其以劳生疾 ________ ③常谓其诸子曰 ________ ④宜善师之 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母恐其以劳生疾”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 遂以名楼 C . 以实奇 D . 以天下为己任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沈 记 室 人 伦 师 表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5)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13. (14分)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下列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第 6 页 共 10 页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 阅:________ ②竟不可得 竟: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 阅:________ ②竟不可得 竟:________
(3)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山门圮于河。
(4)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山门圮于河。 (5)翻译下列语句。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6)翻译下列语句。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9)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10)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
10-1、
10-2、10-3
、
10-4、
第 8 页 共 10 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
11-1
、
11-2、
11-3、11-4
、
11-5
、
12-1、
12-2、
12-3、
12-4、
第 9 页 共 10 页
12-5、
13-1、
13-2、13-3、
13-4、13-5
、
13-6
13-7
、
、
13-8
、
13-9
13-10
、、
第 10 页 共 1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