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差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①简要说说选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②鲁智深在大闹野猪林之前做的哪几件事,体现他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的特点?
【答案】(1)真君从未见过旗竿竖在庙宇后面。本领再大的人也难免有弱点;假象总是难掩破绽;生活常识有助于人识别真相。
(2)①画线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两个公人又惊又怕的神情,侧面村托出鲁智深声势猛、动作快、力气大。
②拳打镇关西 大闹桃花村 火烧瓦罐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识记关键情节,经典片段才能轻松应对试题。(1)认真阅读名著《西游记》,根据其故事情节来解答即可。真君通过竖在庙宇后面的旗竿识破大圣的变化。围绕“本领再大的人也难免有弱点”来谈启示即可。(2)①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从修辞、描写手法、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呆”字可知画线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描绘出两个公人又惊又怕的神情,从侧面村托出鲁智深的动作快、力气大。②结合《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来思考,可知有关鲁智深在大闹野猪林之前的事件有: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 火烧瓦罐寺。
二、阅读与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cuàn),烧火做饭 8. 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
C. 侃/为项城令 D. 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 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 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 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坟墓存焉 焉:______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义:______ ..③人谁肯固 固:______ ④侃遽登城 遽:______ ..11. 翻译下列句子。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答案】8. A 9. D
10. (1). ①在这里 (2). ②坚持正义 (3). ③坚守 (4). ④立即 (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11. (1)
(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解析】选自《新唐书》 作者:宋祁、欧阳修 年代:北宋
8.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A.由句意“燕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可知,此句应该划分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侃率以乘城,妇身自?以享众”“侃中流矢,还家,妇责”可知D项说法不准确。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
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焉”是兼语词,“在这里”的意思;“义”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宜”,应当;“会”,适逢、正赶上;“矢”,箭;“遂”,于是、就;“去”,离开;“卒”,最终。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其作用即可。首联的意思是“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这两句开门见山叙写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首联用“凋伤”“萧森”描写出秋景的阴沉、萧瑟,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定下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抒发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3. 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 14. 请概述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15. 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