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省、江西省十四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9:25: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当时英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重商主义促进海外市场扩大 C.技术进步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D.英国实行轻重工业并重政策

20.德国和美国都是联邦制国家,但两种联邦有所不同。美国的各个州,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自

主性比较强,中央政府并不干涉各州的内部事务。德国的联邦制不像美国的那样“自由”,中央权力更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统一或者建国的方式差别较大。在这方面与美国比较,德国的突出特点是

A.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B.各州平等联合进行 C.内部联合与外援结合 D.由一个邦进行主导

21.早在14世纪,英国的平民院议员就由全部自由土地占有者投票选举产生,但拥有选举权的人比较

少。经过多次改革,选民比例逐步提高,直到1969年的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普遍的选举才真正较为完整地确立起来。这说明 A.20世纪以前的英国没有确立民主制 B.民主制度的完善必须经历漫长时间 C.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很难一蹴而就 D.英国的统治阶级不善于与人民妥协

22.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

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发现自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了。这是由于苏联

A.对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够 B.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滞后 C.企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差 D.重工业比重大,工业畸形

23.联合国是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建立的,美国承担了正常费用的22%(依据经济实力)和维和费用的

28.5%(经济实力十常任理事园)。1995年以来,美国经常拖欠联合国费用,2017年度,截止8月,美国拖欠联合国费用已达8.96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

A.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世界霸权地位下降 C.国家财政出现困难 D.国内党争比较激烈 24.图(二)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A.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C.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 D.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

25.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人他们的创作题

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

A.革命失败,封建统治加强 B.新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快 C.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29题各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农民解决地力下降的重要方法是“多粪肥田”。历史上中国人不仅善于积肥,还善于用粪。不过到后来才发现,粪也非越多越好,先是发现“骤用生类,又布粪过多,即烧杀物,反为害矣”。于是,农民用粪时,不仅注意粪肥的生熟、土壤的性质、用肥的先后,更注意使用追肥时农作物自身的生长状况。由于农民非常重视粪肥,南宋的杭州,出现了收购粪肥的行业“壅业”,每天有不少人到居民家中收购粪便,有时发生争抢,甚至大打官司。在北京的三百六十行中就有“大粪厂”这样一个行当。

——曾雄生为杜新豪《金汁·中国传统肥料知识与技术实践研究》所作序言节选

材料二

英国传统农耕业遵循一套固定的耕作制度。在诺丁汉郡拉克斯敦村的三轮耕作制中,全村耕地一分为三,即冬季小麦田、春季大麦(或豆子)田和休耕田,三年一个轮种循环。而休耕必然导致

1/3 的土地没有粮食收成。……16世纪始,英国东部地区的农场主找到一些有效利用休耕地的方法,其中的一种是利用休耕地种植两种新作物:萝卜和豆科作物。种植萝卜的优势有二:一是控制野草生长;二是提供牲畜的饲料。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轮作制应运而生,豆子与大麦夹种,萝卜种在两季粮食之间,休耕地被充分利用起来。小麦、萝卜、大麦和豆子(可以制造氮素)连续轮种,这就是广大的农业基本生产者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发明的“诺福克轮作制”四圃农作制的出现

——杨杰《英国农业革命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农民和英国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有何不同? (4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以来中国农民使用粪肥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四圃农作制的背景。(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传统中国只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规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出国华商、华工的日益增多和西方势力入侵……由于缺失专门处理“国籍”问题的法律,在大一统国家近代转型中,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1907年,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制定《荷兰新订爪哇殖民籍新律》,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国籍法。……清政府别无选择,如果不迅速制定国籍法,不仅通过各种努力所形成的华侨的中国认同会出现危机,而且国内也可能为此丧失对清政府的信心。同时更令清政府担心的是,这可能给“排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者以借口,最终危及清政府在大一统国家转型中的合法地位。……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从而以使国家保护海外华人、华侨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

——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颁布国籍条例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概括《大清国籍条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国籍条例》颁布的意义。(8 分)

28.阅读材料(图三),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从图(三)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1955年和1958年发生的中国沿海岛屿危机中,尼克松最为强硬,声称不能向中国共产党人放弃一寸土地;1960年10月,他曾宣称: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想要什么呢? 他们想要的不只是金门和马祖,他们想要的不只是“福摩萨”(台湾),他们想要的是整个世界。1965年,作为共和党的发言人,他批评约翰逊(民主党人)总统对中国和越南共产党抵抗不力。

——汤春松《试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对华政策的转变》

材料二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尼克松不得不重新认识世界和中国。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一个备忘录中提出:我们应该尽力促成这样一种态度,即我国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1969年8月8日,国务卿罗杰斯在尼克松许可下,在澳大利亚的一项重要演说中又透露了这些信号。他宣布,美国将欢迎共产党中国在亚洲、太平洋事务上,扮演重大角色。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了第一个外交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汤春松《试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对华政策的转变》

(1)依据材料概括尼克松对中国态度的变化。(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对中国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湖南省、江西省十四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238z48gdn0wk4t3v4f03ibqw7s1q700ti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