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初赛试题
题 号 得 分
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012-03-30 9:00-11:00(2小时)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得分 题号 答案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净化 B.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海水晒盐 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1 评卷人 2 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物质 铅笔芯主要成分——石墨 饮水机滤芯的吸附剂主要成分——活性炭 B.安全常识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稀释浓硫酸——水倒入浓硫酸中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易引起贫血 区别老陈醋与酱油缺碘——易患甲状腺——闻气味 肿大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 汞 金 铜 铁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氧 -218 A.铜球掉人铁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B.在一216℃时,氧是固态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9.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Y一定是氯化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 D.Y可能是Na2SO4
10.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 A B C D 选项 区分羊毛线 区分食盐水 区分硝酸铵粉 区分聚乙烯 实验要求 和棉线 和稀盐酸 末和氧化钙粉末 和聚氯乙烯 方案 灼烧闻气味 滴加酚酞试液 加水 灼烧闻气味
11.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 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2.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
数逐渐增多
^.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13.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 x 2.56 7.20 0.50
A.d可能是催化剂 B.表中x为4.64
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
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4.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它 们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氧 化物,B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则X可能为
A.H2S04 B.HCl C.NaOH D.Cu(OH)2
15.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 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则X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16.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 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b 无明显现象 有气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有气体生成 有气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c A.H2SO4、Na2CO3、BaCl2、HCl B.HCl、H2SO4、Na2CO3、BaCl2 C.H2SO4、HCl、Na2CO3、BaCl2 D.BaCl2、Na2CO3、HCl、H2SO4
17.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Ⅰ中加入 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 止水夹 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 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Na2CO3、稀 Ⅰ CaCO3、稀HCl Zn、稀H2SO4 Cu、稀H2SO4 H2SO4 Ⅱ KNO3 NaCl BaCl2 Ba(OH)2 Ⅰ Ⅱ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30分。)
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分子”),老年人身体中一旦缺钙, 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塑料保鲜膜 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5)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填“食醋”或“食盐水”)。
19.据图回答: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 素的质量比为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 较A装置和B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
20.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右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 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1)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 由三种元素组成,C是一种参与植物 光合作用的气体。则 A、B、C、D
四种物质分别是:A ;B ;C ;D 。 (2)若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 A、B、C、D四种
物质分别是:A ;B ;C ;D 。
21.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D、G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A 加热水 B 电解
^.
⑴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 ,G ;
⑵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2.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表数据,已绘制出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
图,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 (填“m”或“n”)
(2)由表中数据和右图分析可知, 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
具有相同的溶解度s,则s的取值范围是 。 (3)10℃时,131g 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
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
23.右图表示水等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物质略 去)。请写出化学式:甲为 ;
乙为 。
24.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由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3)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m倍,则由该反应所生成的 和 的
质量比 。
得分 评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温度/℃ 溶解度/g KCl 0 10 20 31.6 34.0 30 45.8 37.0 40 63.9 40.0 50 85.5 60 110 70 138 KNO3 13.3 20.9 27.6 31.0 42.6 45.5 48.3 25.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