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煤层地质条件考虑
该采区内两个煤层的地质条件较好,无断层,煤层倾角为12°,煤层厚度适中,顶底板较稳定,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所以布置220米的工作面比较合适。 2.从工作面生产能力考虑
工作面的设计生产能力为65万吨/年。正规循环每天进八刀,采煤机滚筒截深为630mm,所以K4煤层的工作面实际年生产能力为: 300×0.63×8×2×220×1.3×0.95=82.1(万吨)
能够满足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一个工作面生产就能够满足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并且考虑到其他各个方面对生产的影响,工作面的长度确定的合理。 3.从运输设备及管理水平角度考虑
采区生产选用的设备均为国内先进的的生产设备,工作面选用的220米刮板输送机能够利用国内先进的技术,能够与时俱进的跟上技术的发展。
由于现在提倡管理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所以工作面长度为200米左右在管理上是毫无问题的。 4.从顶板管理及通风能力考虑
该采区的顶板稳定,工作面可以适当的加长,综采工作面的长度一般在180~250m,所以选择的工作面的长度为220米较合适。另外,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较低,通风问题能够解决。 5.从巷道布置角度考虑 分为4个区段比较合理 6. 经济合理的工作面
工作面的长度与地质因素及技术因素的关系十分的密切 ,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根据条件,以高产量、高效率为原则选择合理的工作面长度。合理的工作面以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为目标。尽量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减少巷道的维护时间,降低回采总成本,使设备、资源得到最高利用。
第三节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工作面布置图(设计图纸中)、循环作业图(设计图纸中)、劳动组织表(表2—1)、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2)
2、工种及出勤人数的安排,如下表(表2—1)所示: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表2—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工种 班长 采煤机司机 输送机司机 转载机司机 皮带机司机 移架工 推溜工 超前维护工 跟班电工 运料工 安全质量员 跟班机修工 送饭工 早班 2 3 1 1 1 3 2 6 2 中班 2 3 1 1 1 3 2 6 2 夜班 2 2 1 1 1 1 2 3 1 4 合计 6 8 3 3 3 7 6 15 5 4 3 9 3 75 1 2 1 25 1 2 1 25 1 5 1 25 工作面(针对K3煤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2)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煤层厚度 煤层倾角 平均采高 采煤机 液压支架 端头支架 刮板输送机 单位 m ° m 台 架 架 部 数量 2 12 2 1 146 4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六、设计图纸的内容
破碎机 转载机 胶带输送机 循环进尺 日产量 生产方式 出勤人数 回采工效 截齿消耗 乳化液消耗 油脂消耗 日循环数 台 部 部 m t 1 1 2 1.0 1969.7 两采一准 人 t/工 个/万t Kg/万t Kg/万t 个 75 26.25 20 180 70 8 本设计绘制两张大图(零号图纸) 1、采煤工作面层次图(1:200)
应包括回采巷道剖面图(1:50),最大与最小控顶距剖面图; 2、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1:3000)和剖面图(1:3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