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笔记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 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一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二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比如马拉车时,车也在拉马;再比如人推墙时,墙也在推人;这样的叫做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一对相互作用力 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是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的。(一对平衡力的 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 也不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
3、两个物体 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比如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同时也在吸引磁铁);两个物体 接触不一定产生了力的作用 ,比如两块并排放着的砖(两砖之间没有挤压)。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一般画图顺序是先画力的作用点(最好画在受力物体重心上),在画力的方向,最后在箭头附近写明所画力的符号及大小。 5、如果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 不 平衡。原因 方向不相反 。 6、物体受力时都会发生形变,有的物体在不受力时会恢复原来形状,这种性质叫 弹性 ,这个过程叫 弹性形变 ,比如弹簧、直尺、撑杆、气球;还有的物体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这样的性质叫 塑性 ,比如橡皮泥。
7、在物理学中,我们是利用力产生的 形变 的大小来测量力的。国际单位制
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力的测量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
8、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是应 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 ,这样做的目的是 让弹簧自由伸缩 。二是要观察 量程 ,使用时不能超过其量程。三是要 认清分度值 ,读数时其分度值一般不为0.1 N。 9、生活中的测力计有 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称 。
10、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它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
利用这一性质可制成 重垂线 ,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制成 来检查桌面或窗台 是否水平 。
1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重力的受力物体是 物体本身 。重力的作用点叫 重心 ,物体的重心 不一定 在物体上,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几何中心 。
12、g=10N/Kg其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 。物体所受的 重力 和其质量成 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G=mg 。注意实验结论是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不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顺序不能颠倒。
13、重力与质量的区别:(1)含义不同:重力是力的一种,质量是物质的多少;(2)单位不同:重力单位是N,质量单位是Kg;(3)变化不同:重力在月
球变小,在太空为0,质量在月球、太空都不变。(4)称量工具不同:重力用弹簧测力计,质量用天平和秤,秤一般是测质量的,但天平和秤是利用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测量的。还要注意:不能写1Kg=10N,应该是写公式,代入数据,算出结果,例如:G=mg=2 Kg×10N/Kg=20 N 14、用 悬挂法 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是利用了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的原理,至少要在物体的不同部分悬挂 两次 。
15、踢出去的足球、推出去的铅球、射出去的子弹等类似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是因为物体具有 惯性 ,此时物体不受 踢力、推力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只受 重力 作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分析物体受什么力,严禁多画或少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