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⑴、淮南秋雨夜, 。 ⑵、管中窥豹, 。
⑶、 ,目见不如足践。 ⑷、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⑸、巢成雏长大, 。 ⑹、 ,小桥流水人家。 ⑺、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
⑻、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的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朱自清写一篇《匆勿》,把日子描绘成一个小顽童,我总想,日子哪里会那么匆匆呢?日子是结在园圃中的花苞,似开未开;日子是在云层间穿梭的太阳,欲休未休; , 。日子不急。它不会受到惊吓,也不怕搔扰。它有天地的外表,圣贤的内心。它不会因为你跑它也跑,你停它也停,你飞它也飞。它是永恒的流动。不管爬攀竣岭,抑或飞越险涧,它都呈同一种姿态,潇洒而宁静。倏忽之间,即让世界shèng衰荣辱,俱成过眼云烟。日子最小,又最大;最浅,又最深;最轻,又最重;最浩浩荡荡,又最不动声色。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据字写拼音。(2分) 园圃( ) shèng衰( ) .(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在后面仿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要加强中国书法的研习和欣赏。 ....B、现在,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或微信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 ....C、一般家庭的饮食用药安全都是由家长一手遮天,很多青少年往往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雪花飘飞,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4、下列语言表述正确的是( )(2分) ..
A、为了创建节约型校园,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能力。 B、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这一问题,同学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学习委员的建议。
D、无论游客什么季节来射阳自然保护区,但总能欣赏到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和翩翩起舞的丹顶鹤。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2)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3)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4)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5)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3)(1)(2)(5)(4) B. (5)(4) (3) (1) (2) C. (3)(2)(1)(4)(5) D. (5)(3)(2)(1)(4)
1
6、阅读下面与名著有关的三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甲】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于是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乙】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提着枪,只顾走。
【丙】他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他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把他带到市镇上,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国王相处。逐渐地,他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的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海中,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人获救,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1)与【甲】【乙】语段有关的故事情节分别是:( )、( )(2分) (2)阅读【甲】【乙】材料中画线句,说说鲁达和林冲有什么共同的性格特点。(2分) (3)【丙】这个故事选自名著《 》,作家是英国的 。(2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2014年1月份,某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就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受调查的2707人中,“80后”占40%,“70后”占35.2%。结果显示,6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某经营规模不大的餐厅老板给记者算了笔账:餐厅每天接待大约300人,人均消费50元左右,起码有一半人不会打包剩饭菜,而平均每人的剩饭菜会占个人消费的五分之一,一天下来仅扔掉的剩饭菜就价值1500元,一个月45000元,一年就是540000元。
调查中,73.6%的人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浪费行为。85.3%的人对浪费行为表示“反对”;也有6.5%的人认为,这是“个人权利,无可厚非”。
(1)请你给饭店的餐桌号牌写一句温馨的提示语,告诫客人不要浪费。(2分)(不超过16个字) (2)假如你与父母一起到餐馆吃饭,见他们没有将剩菜打包的意思,你觉得自己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3分)
(3)你是否赞成浪费是“个人权利,无可厚非”的观点?为什么?(3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10题。(8分) 【甲】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乙】送 友 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
注:⑴北郭:外城的北面。⑵白水:清澈的水。⑶别:告别。⑷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⑸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8、【乙】诗首联即对仗,其中_______对白水,北郭对_______,诗人以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2分)
9、自选角度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2分)
10、这两首诗都是李白写的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是不一样,请说说它们的情感的不同?(4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1-15题 。(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①②
【乙】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篓,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
③
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
④⑤
④,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⑤,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释]①泺(luò)口:地名。②荷:背着。③锦鞯:精美的鞍鞯。④学解马作诸剧: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⑤赘:垂挂。⑥讹:差错。⑦别:另。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尝贻余核舟一 ( ) (2)约八分有奇( ) ..(3)叱犬疾奔( ) (4)跨犬从之( ) ..
12、用 “/” 划分朗读节奏(各一处)(2分)
(1)盖 大 苏 泛 赤 壁 云。 (2)羊 裘 儿 扬 鞭 追 逐。 1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 (2)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
译文: 14、【甲】第一节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来印证“ ”二字(用文中词填空),语言简洁,准确,严密。(2分) 15、【甲】文写核舟,【乙】文写木雕美人,你认为两文在表现的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6分) 成长与成功 (俞敏洪)
①成长,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就算活着,也没有了梦想和激情。只追求成长,不追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
3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是怎么来的?一个人的成功是和成长相连的,是通过不断努力而取得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成功会比较长久。
③成长是一个人不断取得成功的加油站。如果一个人继承了一笔遗产、中了一份彩票,或者因为考试猜对题目而得到了一次高分,这不叫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它与成长无关,不可复制,存在极大的偶然性。试想,如果此人想要再继承一份遗产,再中一次彩票,或者再猜对一次题目,还会那么容易吗?但相反,如果一个人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他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未来更多的成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复制。所以,持续不断的成功必然和成长相关。当我们谈论一个人成功的故事时,其实就是在谈论他不断成长的过程。并非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值得尊敬,除非他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成长过程。
④现在的年轻人只追求成功,不追求成长,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这就像造一所房子,只追求房子的高度,却不努力把地基夯实,房子到了一定的高度必然轰然倒塌。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时光,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探索真知、广交挚友,让美好的青春留下一路成长的轨迹是令人着迷的一件事情。同时,前途的迷茫、失恋的痛苦、人生的徘徊、现实的苦闷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任何逃避都只能是暂时的,一时逃避通常意味着未来以成倍的努力和痛苦来偿还。我见过太多的人,由于在大学时不愿意主动成长,不追求知识,不丰富自己的心灵,不思考自己的人生,结果走上社会后变成了毫无用处的人,也不被社会所接纳。
⑤只追求成长,不追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其实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人生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她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她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之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2期)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7、试从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角度对第3段中的划线句子进行品析。(4分)
18、从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可提炼出怎样的观点?并请你为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19、结合选文,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哪些启示?(4分,至少两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6分) 成全善良(冯茜)
①朋友的钱包丢失了,懊恼得很。里面有多少钱并不重要,最伤脑筋的还是那些信用卡和身份证,得一趟趟跑到银行和公安局去补办,叫人不胜其烦。幸运的是,朋友后来又说钱包被人捡到了,要我陪她去取。
②我叫她先不要高兴。两年前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天加完班跟同事聚餐,结账的时候才发现钱包不翼而飞,第二天意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捡到钱包。我连夸他是活雷锋。不料对方话锋一转,说想拿回可以,需付1000元的酬谢费。当下心就凉了,看来雷锋还是不在。钱包是取回了,里面的现金早已没了踪影,还好其他卡、证等物没少,也算万幸。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