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3 NaCI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Ⅰ.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 (不要求计算).
Ⅱ.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 . Ⅲ.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Ⅳ.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 22.实验室一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封使用,瓶内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
(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用该浓硫酸________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
(3)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可能有________ . (4)若量取浓硫酸时采用仰视的方法,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9.8%(填“>”、“=”或“<”). (5)若取该9.8%的稀硫酸100g与足量的镁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
23.一个质量为160g、体积为
的物体,将它完全浸没在水里,松手后,物体将________(选填“上
浮”“悬浮”或“下沉”).(g取10N/kg)
24.小明家买的某种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
3
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 1.03g/cm . 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
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里了一支“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②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
;(3)________;(4)已知水的密度为
,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 25.(2017·宁波)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100g0 20 40 13.3 31.6 63.9
5
水)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的,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_ (3)要使2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三、探究题(共2题;共8分)
26.(2013·衢州)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________ (填操作),发现木块仍 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________ 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10N。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 。 A. 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 B. 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 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27. 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填“引流”或“加快溶解”). (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其正确的实验步骤
6
顺序是________ (填字母).
②将已配好的100g质量分数的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________ g(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解答题(共4题;共35分)
28.有这样一道例题: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
3
酸多少毫升?(已知:l0%的稀硫酸的密度为1.07克/厘米 , 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厘米3
)小华和小瑛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浓硫酸的体积为59.3毫升。
(1)请你替他们把解答的过程写出来。 , (2)接着老师又叫同学们求加水的体积。
小华的解法:V加水=V稀-V浓=l000毫升-59.3毫升=940.7毫升
3
小瑛的解法:m加水=m稀一m浓=1000毫升×1.O7克/厘米—59.3毫升×1.84克/ 3
厘米=960.89克
V加水==960.89毫升
你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解法正确,另一位同学的解法不正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103kg/m3, g=10N/kg)。求:
(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30.某科考小组在专业潜水员的指导下,到新安江水库调查水下沉水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他们
-33
携带的潜水气瓶的体积为7.2×10m , 空瓶的质量为6kg,内充有3kg供潜水员呼吸用的液化空气,如
图所示。在潜水过程中,开始阶段潜水气瓶是有助于潜水员下沉的。请你计算,至少用去多少千克液化空气后,潜水气瓶才有助于潜水员上浮?g取10N/kg2
7
31.小明来到索有“中国死海”之称的新疆达坂城盐湖游玩,看到游客能漂浮在湖面,便利用随身携带的砝码盒以及长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探究湖中盐水的密度.(g取10N/kg) ①取一根细线与铁皮罐等高,通过对折细线找到铁皮罐一半高度位置,并作记号. ②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 ③在铁皮罐上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
④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问:
(1)铁皮罐的体积有多大? (2)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有多大? (3)盐水的密度有多大?
五、综合题(共2题;共25分)
32. 将一边长是0.1m的实心正方体,缓慢放入盛满水的烧杯内,待它静止时,从杯中溢出0.6kg的水.(g
33
取10N/kg,ρ水=1.0×10kg/m).
(1)求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2)求正方体受到的体积;
(3)判断正方体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悬浮、还是沉底,并写出判断依据; (4)求正方体的密度.
33.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了简易密度计的制作.他们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1)将吸管竖直漂浮在密度为 1.0×103kg/m3水中,在吸管上水面到达的位置标出密度刻度,测出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8cm.若吸管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测出吸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10cm,则此种液体的
333
密度为________ kg/m . 若吸管竖直漂浮在密度为 1.2×10kg/m的盐水中,则吸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
为________cm.
(2)如果密度计刻度线数值均匀改变,则上端刻度________、下端刻度________(选填密/疏) (3)要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以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可适当________配重.(选填增大/减小)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