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浙江八年级科学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7:25: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配置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5)解: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9.8%=9.8g,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需要镁的质量为y,则 Mg+H2SO4=MgSO4+H2↑ 24 98 2 y 9.8g x

则982=9.8gx , 9824=9.8gy解得x=0.2g,y=2.4g. 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2.4g﹣0.2g=102.2g. 故答案为:

(1)920;(2)21.7;(3)玻璃棒; (4)>;(5)102.2. 【分析】(1)根据体积、密度、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列等式进行计算; (3)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注意事项回答;

(4)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

(5)由于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可以求出,因此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硫酸的质量就可以求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再求所得溶液的质量. 23、【答案】上浮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将物体浸没在水中,

,物体重:

,物体将上浮.故答案为:上浮.

,物体受到的浮力:

【分析】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知道物体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物体受到的重力,再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判断物体的浮沉. 24、【答案】将“密度计”放入盛牛奶的容器中,使其漂浮在牛奶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牛奶面的高度

;;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当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时,“密度计”浸入水中的长度为 条件及其应用可知

;则由物体的浮沉

;当将“密度计”放入盛牛奶的容器中,假设露出水面高度为

,则可知, ;联立可得: ;故只要测出放入牛奶中

时,露出水面的高度,即可求得牛奶的密度;故答案为:将“密度计”放入盛牛奶的容器中,使其漂浮在牛

17

奶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牛奶面的高度 ; .

【分析】由题意可知由步骤2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可列出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时的平衡方程;则将“密度计”放入牛奶中时露出水面的高度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可得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25、【答案】(1)继续加KNO3固体 (2)不饱和

(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称量物体时的正确操作;(2)根据20℃是KNO3固体的溶解度可进行判断;(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有: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三种方法。

【解答】(1)规定了质量的称量砝码30g已经放在右盘上,右盘重说明KNO3未到30g应该继续加KNO3;20℃KNO3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的;(2)

(3)要使20℃时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等三种方法。

故答案为:(1)继续加KNO3固体;(2)不饱和;(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三、探究题

26、【答案】(1)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2.5 (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3)AC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释、检验与评价 【解析】【分析】

(1)探究浮力大小与水量的多少关系,可以改变水的多少,向烧杯中增加水或倒出水;由图示弹簧测力计读出其示数,木块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2)根据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分析答题。

(3)对前人的观点我们不能全部接受,要提出质疑并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它们是否正确,正确的我们要接受,不正确的我们不能接受。

【解答】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然后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

由图甲所示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木块重力为2.5N,木块漂浮在水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为2.5N。

(2)由小常的实验操作可知,他要探究: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3)对前人的观点,不论是否有人提出质疑,我们都可以提出质疑,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故选AC。

故答案为:(1)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2.5;(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3)AC。 27、【答案】(1)不变 (2)引流

18

(3)BACD;11.9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粗盐提纯实验 【解析】【解答】(1)在蒸发池中,水蒸发了,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BACD; (3)

②100g质量分数的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6%=6g, 设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x, 6g+x100g+x×100%=16% x=11.9g

故答案为:(1)不变;(2)引流;(3)①BACD;②11.9.

【分析】(1)根据在蒸发池中,水蒸发了,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进行分析;

(3)①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 ②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四、解答题

28、【答案】(1)∵浓溶液的质量X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X稀溶液的质量分数

m(浓)*?(浓)=m(稀)*?(稀)∴1.84g/ml*V(浓)*98% = 1.07g/ml*1000ml*10%∴V(浓)≈59.34ml 答: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59.34ml。

(2)小瑛 由于分子之间有空隙,V稀≠V浓+V水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的知识。 (1)利用溶液配制时保持不变的量,然后列等式进行计算。本题中从浓溶液配稀溶液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即根据

浓溶液的质量X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X稀溶液的质量分数 公式来求解表示为:

m(浓)*?(浓)=m(稀)*?(稀)可以解决。(2)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所以两种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是不能简单相加的。但是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着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本题应该从质量的角度出发思考。浓溶液+水=稀溶液,然后再用密度公式进行体积的计算。【解答】 (2)小瑛 , 由于分子之间有空隙,100毫升酒精加100毫升水混合后的溶液比200毫升要小。所以这里水与浓溶液混合后成的稀溶液,在体积上并不能简单的相加,也就是V稀≠V浓+V水。 故答案为:

1.浓溶液的质量X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X稀溶液的质量分数

m(浓)*?(浓)=m(稀)*?(稀) ∴1.84g/ml*V(浓)*98% = 1.07g/ml*1000ml*10% ∴V(浓)≈59.34ml 答: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59.34ml。 2.小瑛 由于分子之间有空隙,V稀≠V浓+V水。 29、【答案】(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0.16kg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0.2N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8×103kg/m3,商家的说法是错误的

19

【考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

30、【答案】解: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3-33

【解析】【分析】已知ρ水=1000kg/m g=10N/kg V排=V物=7. 2×10m 3-33

由公式得F浮=ρ液gV排=1000kg/m ×10N/kg ×7. 2×10m=72N

∵潜水气瓶浸没于水中 ∴G物=F浮 由公式得m=G÷g=F浮÷g=72N÷10N/kg=7.2kg 6kg+3kg-7.2kg=1.8kg

31、【答案】(1)解:由②图可知:一半浸入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1=ρ水V排1g=ρ水×V罐g, 在铁皮罐上加砝码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ρ水V排2g=ρ水×V罐g, 由于铁皮罐处于漂浮,则F浮1=G罐 , F浮2=G罐+G砝码1 , 所以,F浮2﹣F浮1=G砝码1 , 即ρ水×V罐g﹣ρ水×V罐g=G砝码1 ,

答:

﹣33

铁皮罐的体积有1×10m

33

(2)解:一半浸入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1=ρ水V排1g=ρ水×V罐g=1.0×10kg/m××1×10﹣3

m3×10N/kg=5N,由于铁皮罐漂浮在水面上, 则G总=F浮1=5N.

答: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有5N

(3)解: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时处于漂浮,则根据漂浮条件可得:

20

2017浙江八年级科学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2e6p66q6m9ersa9pruq6ksx797jw500wmf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