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表2 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力及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R&D活动人国家 力 研究人员 (人年) 中国2006 美国2005 日本2005 法国2005 德国2005 奥地利50322 2006 注:资料来源:中国科技部网站,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力及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2007) (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在实行增值税的发达国家,为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一般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拉美及中欧国家实行的也大多是收入型的增值税,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才在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发达国家之所以选择消费性增值税是为了给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企业以优惠,从而刺激企业采用新技术。同时,对用于科学研究的产品以及用于交流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书报刊物、大学教材、学术杂志等的增值税采用零税率。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许多国家对科技人员获得的科技奖励、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实施税收优惠。比如,日本对于个人向国外技术输出的所得、转让工业产权、专利等收入的7%、提供咨询服务收入的12%,可计入亏损,从而降低了个人税负。
9
每万名劳动力中R&D活动人力 每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 (人年) 1223756 1394682 704949 204484 279800 20 139 130 117 16 93 106 74 67 1502472 921173 357327 485000 30452 122 74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五、积极研究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
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部分税收激励政策的调整只是推动企业在创新的路上向前迈出一大步,还应形成具有长效的税收激励机制,不断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因此,我国应着力构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具有持久力的税收激励机制。
(一)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的改革。
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8个行业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根据《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将在中部地区6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中的8个行业开展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这些税收政策都旨在鼓励试点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分年度按比例抵扣,逐步到位。譬如,第一年抵扣50%,第二年抵扣70%,第三年全额抵扣。在实现新增机器设备所含税款全额抵扣的基础上,下一步再实现在进到对包括厂房、建筑物等不动产在内的全部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款的抵扣。 (二)完善税收优惠方式,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要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所得税的优惠方式,增加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技术开发基金等税基式优惠方式的运用。对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的企业给予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分企业所在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性质。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对于使用先进设备的企业以及为研究开发活动购置的设备或建筑物.加速折旧。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人员的税收优惠。
完善对科技研究开发人员个人所得税的优惠范围,扩大技术成果奖励的免税范围。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奖励科技人员应予免税。较大幅度调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计税工资标准,有条件的实行据实扣除政策,促进企业吸纳更多优
10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秀的高科技人才。
(四)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对高新技术的吸纳与应用比较主动。要通过税收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和提供担保、再担保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投资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可免征营业税,并适当降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五)实行鼓励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
对风险投资行业的税收优惠可比照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税收优惠政策来执行。风险投资企业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占全部投资额一定比例的应视同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风险投资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其分得的税后利润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创办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时,可实行投资退税政策。
11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3.
[2] 许景婷.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6,(10):66-67. [3] 杨东昌.试论科技创新的机理[J].科技信息,2007,(24):454.
[4]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2006.2.26. [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 夏杰长.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7] 刘浩.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06,(8):49-52.
[8]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问题研究[J].税务研究,2005,(11):28-31.
[9] 刘珺.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选择[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3):22-23. [10] 王根贤.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2006,(6):18-20. [11] 谢若辉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几点建议[J].涉外税务,2007,(6).
[12] 包全永.现行税制下关于不同类型高技术企业税负状况及问题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45):34-44.
[13] 岳树民,孟庆涌.构建税收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J].税务研究,2006,(6):33.
[14] 许治,师萍.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6):22-26.
[15] Lan C.Macmillan,David M.kulow.Venture capitalists,involvement in their investment:exent and performance[M].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4):27-47.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