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居民一个月用电量的范围 电费价格(单位:元/千瓦时) 不超过160千瓦时的部分 x 超过160千瓦时的部分 x+
某居民五月份用电190千瓦时,缴纳电费90元. (1)求x和超出部分电费单价;
(2)若该户居民六月份所缴电费不低于75元且不超过84元,求该户居民六月份的用电量范围.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1)等量关系为:不超过160千瓦时电费+超过160千瓦时电费=90;
(2)设该户居民六月份的用电量是a千瓦时.则依据收费标准列出不等式75≤160×+(a﹣160)≤84.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得
160x+(190﹣160)(x+)=90, 解得 x=;
则超出部分的电费单价是x+=(元/千瓦时). 答:x和超出部分电费单价分别是和元/千瓦时;
(2)设该户居民六月份的用电量是a千瓦时.则 75≤160×+(a﹣160)≤84, 解得 165≤a≤180.
答:该户居民六月份的用电量范围是165度到180度.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
出等量(不等量)关系,列方程(不等式)求解.
七、解答题(共12分)
25.(12分)(2014?黔西南州)已知点P(x0,y0)和直线y=kx+b,则点P到直线y=kx+b的距离d可用公式d=计算. 例如:求点P(﹣2,1)到直线y=x+1的距离.
解:因为直线y=x+1可变形为x﹣y+1=0,其中k=1,b=1. 所以点P(﹣2,1)到直线y=x+1的距离为d====. 根据以上材料,求:
(1)点P(1,1)到直线y=3x﹣2的距离,并说明点P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点P(2,﹣1)到直线y=2x﹣1的距离;
(3)已知直线y=﹣x+1与y=﹣x+3平行,求这两条直线的距离.
考点: 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1)根据条件的P的坐标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直接求出结论;
(2)直接将P点的坐标代入公式d=就可以求出结论;
(3)在直线y=﹣x+1任意取一点P,求出P点的坐标,然后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就可以求出结论.
解答: 解:(1)∵点P(1,1),
∴点P到直线y=3x﹣2的距离为: d==0,
∴点P在直线y=3x﹣2上;
(2)由题意,得 ∵y=2x﹣1
∴k=2,b=﹣1. ∵P(2,﹣1), ∴d==.
∴点P(2,﹣1)到直线y=2x﹣1的距离为;
(3)在直线y=﹣x+1任意取一点P, 当x=0时,y=1. ∴P(0,1). ∵直线y=﹣x+3, ∴k=﹣1,b=3, ∴d==,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由函数的解析式求点的坐标的运用,平行线的性
质的运用,解答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关键.
八、解答题(共16分)
26.(16分)(2014?黔西南州)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bx+c经过A(﹣3,0)、B(1,0)、C(0,3)三点,其顶点为D,连接AD,点P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不与A、D重合),过点P作y轴的垂线,垂足点为E,连接AE.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D的坐标; (2)如果P点的坐标为(x,y),△PAE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当S取到最大值时,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把△PEF沿直线EF折叠,点P的对应点为点P′,求出P′的坐标,并判断P′是否在该抛物线上.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2
分析: (1)由抛物线y=ax+bx+c经过A(﹣3,0)、B(1,0)、C(0,3)三点,则代入求得a,b,c,进而得解
析式与顶点D.
2
(2)由P在AD上,则可求AD解析式表示P点.由S△APE=?PE?yP,所以S可表示,进而由函数最值性质易得S最值.
(3)由最值时,P为(﹣,3),则E与C重合.画示意图,P'过作P'M⊥y轴,设边长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
求各边长度,进而得P'坐标.判断P′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将xP'坐标代入解析式,判断是否为yP'即可.
2
解答: 解:(1)∵抛物线y=ax+bx+c经过A(﹣3,0)、B(1,0)、C(0,3)三点,
∴, 解得 ,
∴解析式为y=﹣x﹣2x+3
22
∵﹣x﹣2x+3=﹣(x+1)+4, ∴抛物线顶点坐标D为(﹣1,4).
(2)∵A(﹣3,0),D(﹣1,4), ∴设AD为解析式为y=kx+b,有 , 解得 ,
∴AD解析式:y=2x+6, ∵P在AD上, ∴P(x,2x+6),
∴S△APE=?PE?yP=?(﹣x)?(2x+6)=﹣x﹣3x(﹣3<x<﹣1),当x=﹣=﹣时,S取最大值.
(3)如图1,设P′F与y轴交于点N,过P′作P′M⊥y轴于点M,
∵△PEF沿EF翻折得△P′EF,且P(﹣,3), ∴∠PFE=∠P′FE,PF=P′F=3,PE=P′E=, ∵PF∥y轴, ∴∠PFE=∠FEN,
2
2
∵∠PFE=∠P′FE, ∴∠FEN=∠P′FE, ∴EN=FN,
设EN=m,则FN=m,P′N=3﹣m. 在Rt△P′EN中,
∵(3﹣m)+()=m, ∴m=.
∵S△P′EN=?P′N?P′E=?EN?P′M, ∴P′M=.
在Rt△EMP′中, ∵EM==,
∴OM=EO﹣EM=, ∴P′(,).
当x=时,y=﹣()﹣2?+3=≠, ∴点P′不在该抛物线上.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性质及设边长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常规
考点,题目考点适中,考法新颖,适合学生练习巩固.
2
2
2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