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8:27: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 【答案】

1.答案示例: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B

3.答案示例:“法官”式的文学批评预存标准评判作品美丑,用反省的理解,冷静而不杂个人情感。 4.C 5.B

6.答案示例:

相同之处: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应通过直觉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形象产生交流,由此得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不同之处: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是纯粹个人的,全凭直觉。而作者认为文学批评不是纯粹个人的,还应结合考据;也不能全凭直觉,还应说出美丑好恶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题目明确要求:“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什么?这个词出现在第二段,第二段详细列举了“功课”内容,文中提到“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后面紧跟着冒号,后文明显是举例说明,在“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中“作者”这个词与前面的观点照应,这样答案就不难得出了,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项“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根据第五段“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推断。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做这道题首先要找准范围,根据“‘法官’式文学批评”挑选出相关段落,即⑦⑨两段。由第⑦段最后“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一句可以概括出一点。第⑨段主要列举“法官”式和印象派的区别,挑选出其中有关“法官”式的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本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第⑨⑩段不是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37

第⑨段主要列举“法官”式和印象派的区别,而不是只针对印象派进行深入分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一段提到“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所以A项错误;第六段提到“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C项的叙述与原文不符;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可白》是一部悲剧。原文第七段提到“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这句话是说作为坏人的麦可白不应该做悲剧主角,而不是否定《麦可白》是一部悲剧。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本题考查学生内容理解、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⑤⑧⑨⑩四段。然后概括即可。第⑤段“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第⑧段“这一派学者可说是 ‘饕餮者’” 第⑩段“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指的是第⑨段相关内容,从这里可以筛选出二者的相同点。根据第⑩段“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与第⑨段对比,不难得出不同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

38

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6.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7.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考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答案】5.C 6.B 7.D

39

可见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同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类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B项“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说法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见选项内涵不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推断选项B判断错误。C项“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说法错误,可根据原文第二段“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推断。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40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2oi64n4uf207lq1bbd16zh7s4eqd201d27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