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为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主要挑战
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以振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稳定和拓展外需压力加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家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发展指标或约束目标,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明显加剧。
要素成本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振荡上升态势;资源税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人口红利趋弱,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转型升级任务加重。当前,湖南工业经济发展既存在总量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也面临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欠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的压力同时存在,任务极其艰巨。
综合分析判断,当前湖南工业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
展机遇、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未来五年,是湖南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关键是要在“加快”和“转变”上下功夫。工业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湖南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生产要素支撑和环境承载都难以为继,也将深刻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十二五”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是湖南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科学分析形势,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部分 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结构、保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为主攻方向,以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改造,突出节能降耗,推进两化融合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促进 “四化两型” 建设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突出高新化发展。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产品。
——突出规模化发展。围绕省里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开展发展战略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以省级及以上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突出特色化发展。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特色区域、特色集群、特色品牌,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引导企业走绿色制造发展之路。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严格投资管理,坚决遏制部分行业过剩落后产能盲目发展。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
——突出国际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工业经济国际化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承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核心环节项目。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对接合作,加大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力度,借助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大幅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低于50%。
——到2015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占GDP比重超过20%。
——“十二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25000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