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力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6 2:24: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电视访谈节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近几年,访谈节目火爆异常,可谓遍“台”开花。在有些台, 访谈节目成为一个台或一个频道的主打节目,成为“台柱子”。电视访谈节目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访谈为形式,灵活性、可塑性强使之成为媒体竞相采用的节目样式。电视访谈节目是指邀请嘉宾参与节目 ,利用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来吸引观众的一类节目。电视访谈节目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 ,当时CBS的记者足迹遍及世界各国 ,关注世界热点问题、焦点人物,聚焦于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其中克朗凯特、丹.拉瑟等在主持上述题材的新闻谈话节目时 ,曾经名噪一时 ,引起极大的轰动。

电视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的兴起有着多个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该类节目具有的独特的力量,可以推动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这些力量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裂变力和亲近力。改变传统的报纸和电视主持人评论的话语、话题、评论形式,电视谈话节目这一具有独特优势的形式的裂变给与电视谈话节目以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吸引力和亲近力。

电视谈话节目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一种,仍然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内。但是,传统的报纸评论限于表现形式,严肃有余,不够平易近人,导致吸引力不足。电视主持人评论尽管有了声音和画面,有了人格化、个性化的独特优势,但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弱点。主持人评论权威不足,这大大削弱了评论内容对观众所产生的效果。而在访谈中,权威人士客观全面地论述能够满足观众获取权威的意见性信息的需求。第二、在主持人评论中,是主持人个人指点江山,观众听的是一言堂,容易在客观上造成传者主动、受众被动的局面。而在访谈中,受众不仅听到的是多方面的意见.有些访谈类节目中在场受众可以参与进来,用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参与其中。虽说隐含着传播者的转播意图,但受众还是会有很强的自主感。这也是对观众的充分尊重。第三,主持人评论形式过分依赖主持人自身。而电视评论关涉的课题十分广泛,对问题的看法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有相当的深度,这对于一个主持人而言过于苛刻,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降低评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在电视访谈中,嘉宾在演播室里就某一同题做深入地分析和评论,弥补了主持人在知识上的缺憾,有助于形成将主持人的新闻传媒水平与专家的专业水平相结合的局面,同时,嘉宾作为非传媒人士,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广大受众的代表,这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使媒体具备了更强的亲和力。

二、质疑力和挖掘力。以央视访谈节目《面对面》为例。被称为央视访谈节目理性的化身的王志和他主持的《面对面》里所包含的尖锐都已经成为现阶段其他或准主持人无法打破的神话。《面对面》是理性思辨的事件类电视访谈节目,主要通过新闻事件或人物,发掘真相和重要的关键细节。主持人王志以其犀利的问题往往使得嘉宾手足无措,当然我们从这些问题和回答中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嘉宾的想法,而王志咄咄逼人的主持风格也是很多观众成为《面对面》最忠实观众的理由。我们来看他采访“刘殊威”的一期节目。王志通过质疑那篇揭穿了“蓝田神话”的刘殊威的六百字的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使观众了解到“蓝田神话”的真相和细节;通过质疑刘殊威对后续时间的处理方式,让观众体会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艰难。大量的质疑指向了事件的本质——产生这种神话的土壤。王志以对立面姿态进行质疑,在“你说呢?”这样的步步反问中,制造矛盾,探究和挖掘新闻真实。这种现场面对面的质疑,它的力量胜过任何笔战,这种力量来自于冲突的现场、问答的及时性和质疑的尖锐性,理性的质疑是一台挖掘机,能够挖掘出新闻事件的真实和本质。 王志说“质疑”不是他的发明,他只是在提问中把质疑强化了。 只有带着疑问进入,才能避免信息的单边化,使节目的内容更真实、更客观,通过质疑探询为什么会出现新闻人物的原因,才能够展示人物的个性,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传达出真相。无疑,这种质疑还让观众看的十分过瘾,收获也不少,从而提高了访谈节目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三、建构力。电视访谈类节目对社会具有很强的建构力,主要表现在对社会民主的建构:既是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的产物和标志,又为民主表达提供了平台,进行着实践。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审美标准逐渐出现了分层,再不是“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集体话语”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不在被严格地规范。“市民社会”的出现已经变成既定的事实,尽管中国的“市民社会”还不具备任何政治实践功能,但是,其经济和文化活动却是提示了一个远离政治“一体化”的自由空间。新闻传媒不再是党和国家的宣传部,不再严肃地说教,而是成为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上独立自主、 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 电视访谈类节目正是这一政治、社会民主自由环境下的产物。谈话类节目,注重的是主体和“他者”的一种对话。既然是对话,则他者即是主体自我定位的参照,同时也表明了主体的一种开放的姿态。其体现的恰恰是一种现代的民主和平等的人际关系状态。电视上邀请的嘉宾不再局限在专家和知识分子的范围,也有弱势群体,也有碌碌一生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弱化了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促进以“人”为主体的无中心的状态,打破定势,颠覆权威,僭越主流意识形态。所以,电视访谈节目实践着与“市民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共识:民主,平等,非特权,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四:启示力。 “事实上,一流的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敏锐地探询?挑战-应战?的社会状态,揭示这一时代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深刻反映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及其成果。……透过访谈节目的价值营造所体现的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曾经如是表示。他还在《杨澜访谈录》一书的序中曾写道:“一个一流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主流大气,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的。这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他(或她)主持节目的社会品质,即他(或她)不应该是自恋式的自言自语和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而是紧紧把握着时代脉动的守望者;二是指他(或她)主持节目的价值品质,他(或她)不是隔靴搔痒的泛泛而谈,而应善于击中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喻国明教授的话谈到的是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是社会的守望者,由于主持人是访谈节目的核心和灵魂,所以也可以说,一个访谈节目的责任也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善于击中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深刻反映人类应对挑战的智慧及其成果”,力争通过节目对社会进行观察,敏锐地发现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挑战”,提请社会“应战”,对社会的发展给出一些启示。是为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启示力。

通过以上简要论述,我认为对于电视访谈节目的力量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在媒体实践中发挥出这些力量。这将有利于提高电视访谈类节目在受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民主化建设,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我们应该开发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力量。

搜索更多关于: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力量 的文档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力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2rqz4ka5h1jxus0i33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