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定稿)《交变电流》信息化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6:2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甲 乙 丙 丁 讲解过程中做一些说明:1,线圈为矩形线圈2,线圈所在磁场为匀强磁场3,图甲,丙线圈所在位置与磁感线垂直。此位置叫做中性面。 指导学生思考教材32页图片后面的四个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结合图片分析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利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回答教材给出的问题。从而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学生结论: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方向改变一次。因此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且每次中性面时,线圈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在垂直中性面位置时,线圈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整个过程呈周期性变化。 电流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称为正弦交变电流。 学生分组讨论: 1,线圈转动角速度为 w , 经过时间 t, 与中性面的夹角为 PPT件图片投影课 i o t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我们学习的知识推导出上面线圈在磁场中产生的是正弦交流电呢? 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 q =wt 2,AB边绕中心轴匀速转动是线速度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v=wl223,AB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1=BL1vsinq=BL1wL2sinwt 24,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2e1=BSwsinwt=Emsinwt 学生:在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电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提问 教师强调,式中Em表示电动势能达到的最大势有峰值,此时磁通量为零。 值,叫做峰值。那么大 家思考下,线圈在什么 位置是有电动势有峰值 呢?此时穿过线圈的磁

通量又如何呢? 当交流电接入电路时,电路中负载两端的电压u,流过的电流i也按正弦规律变化。即 u=Umsinwt , i=Imsinwt 式中Um和Im为电流电压的峰值,e,u,i为瞬时值的表达式。 正弦交流电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交流电,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就是正弦交变电流。呢么除了正弦交流电外,还有那些常见的交流电呢?大家自己翻阅资料查找。 1、矩形线圈的匝数为50匝,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t=0.1s和t=0.3s时,电动势最大 B. 在t=0.2s和t=0.4s时,电动势改变方向 C. 电动势的最大值是157V D. 在t=0.4s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其值为3.14Wb/s 巩固 练习 2、有一个10匝的正方形线框,边长为20cm,线框总电阻为1欧姆,线框绕OO’轴以10π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如图所示。垂直于线框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5T。以线框转至途中位置时开始计时,问:(1)该线框产生的交变电流的电动势最大值、电流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2)写出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3)线框从图示位置转过60°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是多少? 1、注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 评价 修正 2、注意演示实验的可视度,演示时位置尽量加高,使尽量多的学生能清晰的看见。 3、巩固练习的讲解应注重概念辨析和方法训练。 学生通过翻阅资料,找到常见交流电有锯齿形电压,矩形脉冲等 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搜集整理信息能力。 F/Wb促进 迁移 课下可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作用。 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教师通过PPT展示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总结概念 开始 教师做演示实验 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问题,探寻规律 教师举例练习 学生解答问题加深理解 结束 2 页

板书设计 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 二、交变电流的产生 1、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交变电流 2、中性面的特点,F最大,e三、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0 e=NBSwsinwt=Emsinwt 正弦交变电流,图像为一条正弦曲线 五、其他个性化策略设计 1.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①真实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在学习交变电流的产生这部分内容时,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向某一学生提问:线圈中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会不会发生改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②问题性情境√ ③虚拟情境 ④其他 2.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抛锚式 支架式 随机进入式 其他 相应内容 √ 使用资源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竞争 伙伴 协同 辩论 角色扮演 其他 相应内容 √ √ 使用资源 √ 学生活动 √ √ 教师活动 六、教学反思、总结 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的结论,但是结论的得出过程,特别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的推导过程,由于涉及到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理解时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应多留些时间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另外,在课前可以事先准备一个小线圈,上课时用于演示,这样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练习实际,希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七、感谢及其他 此篇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完成过程中得到汪学思老师的悉心指导,汪老师为教学设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汪老师的治学态度和学识水平是我学习的榜样。另外,本教学设计也参考了志宏优化设计系列丛书高中优秀教案。

(定稿)《交变电流》信息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2slu9neaq6o2vt5lzj67d82u9zjlx00ie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