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罪,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从全面发展经济社会、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全局角度看,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仍然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
二是教育投入与经费需求依然矛盾突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双高双普”任务艰巨。中小学办学条件,特别是部室建设仍然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宿办条件较差,教学设施配套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三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与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还存在差距,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职教师资队伍中“双师型”专业教师缺乏。代课教师工资待遇偏低,思想不稳定。
二、“十三五”专项规划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教育发展总体部署,坚持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教育发展战略思想,坚持以德育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教育思想先进、教育体系齐全、教育设施完善、教育质量较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100%,初等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初级中等教育巩固率达到99.5%,适龄残疾人口入学率达到95%,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全面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教育,使小学教师学历在全部合格的基础上,专科率达到90%以上,本科率达到60%以上;使初中教师学历全部在合格的基础上,本科率达到95%以上,研究生率达到10%以上;高中阶段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0%以上。有计划地吸收优秀高校毕业生,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教师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投资1.5亿元,规划新增教育用地40000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12800平方米,新增学位1320人。新建小学1所、幼儿园2所,改扩建47所。全面完成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工作任务。
(三)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 1、大力发展学前幼儿教育
建立和落实政府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的外延,狠抓保教质量,形成0-6岁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在县城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在人口比较密集的社区新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强乡镇幼儿园配建补建工作,形成以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级幼儿园为基础,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发展格局,确保全县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
2016年,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1%以上,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2017年,全面完成村级幼儿园建设任务,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5%以上,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2018年,完成县城及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升等改造任务,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90%,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100%。2019——2020年,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100%,城区和各中心幼儿园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达到90%;20%以上幼儿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其他乡村幼教机构,岗位合格率达到100%;城区和乡镇驻地服务区的幼儿园,具有
数量上完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质量上安全可靠的教学用房、教具和儿童娱乐设施。
2、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继续保持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全部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巩固率初中达到99.5%以上,小学达到10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十七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通过调整、优化、整合、建设,基本消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使全县乡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实现寄宿制,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县“两基”达标水平,到2016年,高标准完成我县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工作任务。
3、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新校区内部设施配备到位,达到基本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目标,满足了广大群众让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愿望,确保到2020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毕业升入本科院校学生的比率达到80%以上,实现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目标。
4、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开创品牌专业,培植骨干专业,整合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资源,推进职业教育发展。2016年争取省市财政资金,完善专业实训设施,进一步提高学校标准化水平。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人数稳定在1000人规模;年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人数稳定在1200人规模,年培训人数达到6000人次。专任教师不少于5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40%以上,兼职教师的比例不少于10%。到2016年,专业课教师数量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的50%,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50%;理论课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0%,研究生学历达到10%;中级职称达到45%,高级职称达到15%;专任教师中能独立制作、运用课件的达到85%。到2020年,学校硬件设施达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创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任务。形成以县级职教中心为**,组建**县全民教育培训中心,积极
构建保障有力,协调推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县、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覆盖县、镇、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5、加强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工作
完善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建立岗位培训、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举的成人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科技普及推广能力。一是要办好家长学校。完小以上学校都要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指导,使其掌握科学的家教策略和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二是要认真办好农技校。乡镇政府驻地要举办乡镇中心农民示范文化技术学校,其他有条件的乡村均要办好农民学校。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向其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农业生产致富技能。三是要开展好党员教育。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与乡镇党组织协作,完成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素质提高工作。四是全面开展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完成1万人次的成人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任务,创建省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所,实现全县农村青壮年无文盲。
全县所有学龄残疾少年儿童全部就近入学,随班就读。要做好按时入学、因材施教和提高质量等工作,确保适龄残疾人口入学率到2016年底达到90%,2020年底达到95%以上。
6、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以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夯实人生基础为工作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1)创新德育形式,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班主任的作用,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组建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力争每年培训5-10名团队干部,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团队干部培训率达到100%。每年培训10-20名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