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4.2 射频干扰消除实验效果
在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 QHx220噪声消除芯片来作射频干扰消除的实验,QHx220芯片可以从接收信号中消除已知的干扰信号,并且还能改变干扰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来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匹配。在实验中,将从接收天线传输过来的接收信号以及已知的自干扰参考信号(即经过射频分流器的发射信号)作为输入,然后从接收信号中减去自干扰信号作为输出。
图9
图9所示是射频消除实验结果图,它展示了三种情况下的接收天线频谱功率瞬时图———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只有一根发射天线的接收信号功率、应用了天线干扰消除的接收信号功率以及天线干扰消除和射频消除两种消除方法同时运用的接收信号功率。由图可以看出,应用射频消除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在中心
- 3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频率处比单纯的只用天线干扰消除又减少了20dB,比没有采用自干扰消除技术(也就是单根发射天线)的干扰强度更是减少了52dB之多。
射频干扰消除利用噪声消除电路来对接收信号进行进一步干扰消除,这样可以把干扰信号强度降到更低,有利于后期的数字干扰消除对自干扰信号更彻底的消除,从而为我们的最终目的———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扫除了自干扰这一最大的“障碍”。
第五章 数字干扰消除
5.1 数字干扰消除原理
一般来说,数字干扰消除是一系列自干扰消除措施的最后一步,是对前期的天线干扰消除和射频干扰消除的补充。传统上,数字干扰消除时,接收机会在两个发射机发送冲突的时候从期望的那一个发射机提取信息。接收机需要先对不期望的那个发射机数据包进行解码,然后对其按到达接收机ADC(模数转换器)的链路系数在数字域上进行重建,再将其从接收的原始冲突信号中减去,剩下的有用信号再解调得到期望的发射机的信息。在同频全双工系统进行数字自干扰消除时,自干扰的信息为已知,因此相比传统的数字消除省去了先解出不期望的那个发射机信息的步骤。
当干信比小于 ADC 动态范围,并且未对ADC 造成前端阻塞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 ADC 采用数字干扰消除方法消除干扰,然后作进一步解调处理,实现同频全双工通信。
5.2 数字干扰消除理论推导
为了弄清数字干扰消除的过程,我们首先建立一个使用 ADC 量化进行数字对消实现同频全双工的M-QAM 系统模型。
1、系统模型
- 3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待分析的系统模型如图10所示,远端设备发送过来的信息s(n)经过M-QAM 调制之后形成s(t),经远端设备上的发送天线Txs发射,经历路径hs后到达本地设备的接收天线Rx;本地设备对外发送的信息i(n)经过M-QAM 调制之后形成
- 3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图10
- 3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