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乙同学认为甲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图2是他设计的贮气瓶。 ①a、b两管应如何伸入,请将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 ②尾气应从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其他装置略).
(4)丙同学提出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试对此作出评价。你认为丙同学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理由是___.
(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 七、计算题
26.某钢铁厂每天需要消耗4900t含氧化铁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杂质2%的生铁质量是多少? 八、科学探究题
27.在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时,教材中实验使用的试剂为清水,但获得氧气的效果并不明显,把清水改用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不同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是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呢?兴趣小组选用金鱼藻在不同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中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相同环境下光照4小时并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绘制出碳酸氢钠溶液质量分数与产生氧气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或见光易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写出2种)。
(2)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瓶内产生的气体积累到一定量时,该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_____
(3)请结合图乙分析,为什么适当增加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分数,金鱼藻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增加?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B C C A D B C A A B D C B D C 二、多选题 16 17 18 19 20 AB BD AD BC AC 三、填空题 21.放热 增大 B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22.C 10 试管毁坏 四、推断题
23.H2 石墨 碳酸钙 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五、流程题
24. TiO2 TiCl4+2Mg 高温Ti+2MgCl2(800℃或△都可以) Mg(或镁) 六、实验题
2H2↑+O2↑
25.B; CO+ CuO △Cu + CO2;
a 没有 在A加热前就先通入了CO,而此时
CO与澄清石灰水已经充分接触 先通过一个装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再检验证明二氧化碳被全部除去;再对气体进行干燥 七、计算题 26.
八、科学探究题
27.计时器、量筒将铁夹打开,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碳酸氢钠受热或见光易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增大了装置内二氧化碳内的浓度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 B.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失去电子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在图中,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 B.验满氧气
C.加热液体 D.闻气体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海水
B.水银、冰水
C.黄铜、食醋
D.金刚石、煤
4.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中氧元素和硫元素均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3AB2+B2=2C B.2AB2 +2B2 =2C C.4AB2+B2=2C D.AB2+2B2=2C
6.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B.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
C.金属钠和镁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7.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KNO?将( ) A.会沉降下来 C.会浮上水面 是
A.丁烯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C元素的化合价为-2 B.丁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C.丁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应图为
B.不会分离出来 D.不能确定
8.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橡胶,润滑油添加剂、树脂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D.一个丁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
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人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氢氧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10.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 ) A.氧气、氮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B.氮气、空气、氧气 D.氮气、氧气、空气
11.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时,反应中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
A. B. C.
D.
12.“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都能溶于水,但是CO能燃烧而CO2不能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13.某学生测定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用100 mL量筒量取7.5 mL液体 B.用温度计测得体温为37.52 ℃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 g D.用烧杯量取200.0 mL盐酸 14.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Fe+2HCl=FeCl2+H2↑ C.2KOH+H2SO4=K2SO4+2H2O
B.BaCO3+2HCl=BaCl2+H2O+CO2↑ D.2NaOH+CuCl2=Cu(OH)2↓+2NaC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