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四、结构梳理
1、《泊船瓜洲》: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从绝句的特点上来看,这首诗作者只选取了瓜洲古渡口作为切入点,船停在渡口,站在船头,放眼南望,只见江对岸的京口渡已然是一片葱绿。画面非常干净利索,一派春天到来的盎然景象。但是作者却借此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以小见大的特点非常明显。短短的四句诗,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却意在言外,韵味悠长。此诗对字的锤炼也历来被人称道,“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拂面。
2、《秋思》:中唐时期作品,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这种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这个细节显示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把其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因而被王安石评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3、《长相思》:词的上下两阙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
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其实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五、诗句理解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我的理解: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但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自己的家乡。一
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但诗人却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的理解: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去呢?这思乡的愁绪像春草一样滋生、蔓延,当春风吹绿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之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这团圆之意。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我的理解:“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通过“??就是??也是??”的层层递进,愈加表达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6、《梅花魂》陈慧英 一、字音
魂hú 幽 yōu 葬zàng 颇pō 腮sāi 玷diàn
秉bǐng 谓wai 飕sōu 衰shuāi 侨qiáo 绢juān
二、多音字
漂(泊)bó (分)数fēn ( 抹)净mā
湖(泊)pō (分)外fan 涂(抹)mǒ
四、 词语积累
缕缕幽芳 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能书善画 颇负盛名 不甚在意 小小的 早早地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凉飕飕 整整齐齐 泪眼蒙眬
五、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应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以为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六、 结构梳理
1、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
2、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以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这种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