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这位同学采用A措施目的减小摩擦力带来的 (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采用D措施目的减小测量的 (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2)这位同学根据弹簧压缩量x,距离s数据尝试作图像S?x,S?x,
2S2 0 x2
22S?x2,S2?x2,最后作出图像S?x是一条直线如图,这条直线斜率k,横
轴的截距为b。请你根据这位同学测量小球质量m、高度H和重力加速度g,求出小球克服桌面的摩擦力做功W= ,该弹簧得弹性势能表达式 EP= 24.(12分)如图,固定光滑的1圆弧AB与水平地面相切,半径为R。在空间存在平行纸
4面的匀强电场。带电?q质量为m小球从圆弧A点无初速度下滑,A点小球的加速度为2g,小球运动到圆弧最低点B时的速度为2gR。已知小球与地面动摩擦因数因数??0.5,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⑴小球从圆弧A点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 ⑵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⑶小球从圆弧A点运动开始后小球增加最大电势能。
25.(2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1kg长L=14m的小车AB(其中O为小车的中点,AO部分粗糙,OB部分光滑),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地面上有一固定的挡板,挡板上固定一个轻硬弹簧,小车B端距挡板s=1米,小车A端靠在与小车等高的平台。质量为m=2kg的小铁块从平台上以v0=5m/s的速度冲上小车。车撞到挡板和平台后瞬间速度变为零,但未与挡板和平台粘连.已知车OB部分的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小物块与车AO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g=10m/s2. (1)假设小车撞到挡板前一直匀加速,小车撞到挡板的速度多大?
(2)请你论证小车撞到挡板前是一直匀加速。 (3)小铁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距A端多远。
26.(14分) 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ClO、S、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
O R A
B S (夹
持仪器已略去)。
9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如下(每步操作进行前均通一段时间N2,排出装置内原有气体。): 1、打开活塞c,向装置B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时,立即关闭活塞c。
2、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3、打开活塞b,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关闭活塞b,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 4、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上层清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FeSO4溶液时,除水外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有 。 (2) 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步骤3中导致浑浊的物质是 。
(4) 步骤4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甲同学认为后续操作应是滴加
酸性KMnO4溶液,但乙同学认为该方法不妥,原因是 ;合理的操作
及实验现象应该是 。
(5)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ClO、S、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是顺序是 。
-
27.(14分)“C-1化学”是指以碳单质或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的物质,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化学工艺。
(1)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 CO2(g)+3H2(g)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CH3OH(g)+H2O(g)△H= - 49.0kJ/mol.相关数据如下:
乙 甲 1mol CO2(g)和3mol H2(g) 1mol CH3OH(g)和1mol H2O(g) c2 吸收a kJ 10
c1 平衡时c(CH3OH)平衡时能量变化
放出29.4kJ
请回答:①c1 c2(填“>”、“<”或“=”);a= kJ。 ②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H2的转化率为 ; 用CO2来表示甲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2)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
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平衡时CO的转化率
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该反应属于 (填“吸”或“放”)热反应;p1 p2 (填“>”、“<”或“=”).
②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
2CO2(g)+N2(g)△H<0.在恒
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NO):n(CO)=1:2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下图中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字母)。
(4)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105,通常认为反应进行得较完全;相反,如果
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0-5,则认为这个反应很难进行。已知常温下各物质的溶度积及
电离平衡常数: CuS:K sp =6.3×10-36 ;H2S:K a1 =1.3×10-7,K a2 =7.1×10-15, 通过计算说明反应CuS(s)+2H+ (aq) = Cu2+(aq)+H2S(aq)进行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SO2、NO是大气污染物。吸收SO2 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
流程
图如下(Ce为铈元素):
11
(1)1mol稀的NaOH溶液与足量的稀 H2SO4溶液反应放热57.3 kJ,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
方程式 。 (2)①装置Ⅰ中生成HSO3的离子方程式
为 。
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O32)存在于SO2与
-
-
-
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②若装置1中测得溶液的pH=8时,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 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 。 (3)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
是NO3、NO2,写出生成NO3的离子方程式 。
(4)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写成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
②生成Ce4+从电解槽的 (填字母序号)口流出。 (5)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a g·L-1,
-
-
-
-
要使1 m3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NH4NO3,需
-
至少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 L (用含a代数式表示,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9、(12分)下图甲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叶片吸收和释放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假定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图乙和图丙表示天气晴朗时某作物一昼夜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情况。请据图回答: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