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卷解读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8?日照)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b5E2RGbCAP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考分子的热运动. 点: 专分子热运动、内能. 题: 分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析: 解解: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答: 人都在被动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故选D. 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评: 2.<3分)<2018?日照)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纽,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p1EanqFDPw A. 光的直线传播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考红外线. 点: 专应用题. 题: 分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它也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实析: 际的应用. 解解: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形式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答: 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 光的反射 1 / 16
故选B. 点此题主要考查红外线的应用,看不见的光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同时评: 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3.<3分)<2018?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 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C. 压缩冲程中,热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蒸发形成的 考物体内能的改变;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点: 专热和能. 题: 分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析: B、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C、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解解:A、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内能增大,不一定从外界吸收热答: 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功,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越多,因为还要看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故B错误; C、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故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不是蒸发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改变方法,热值的概念,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以及物态变化的评: 判断,有一定综合性,都属热学基础知识. 4.<3分)<2018?日照)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B. 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C. 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眼睛“近视”时就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考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 专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题: 分<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析: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3)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解解:A、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答: 像,故A正确; B、鱼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空气中后远离法线,射入人的眼睛,而人眼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所以看见水中的鱼,实际是变浅了的鱼虚像,故B错误;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2 / 16
点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反射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知识面比较广,属于光学基础评: 知识的考查. 5.<3分)<2018?日照)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桑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DXDiTa9E3d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考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点: 专声现象. 题: 分<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析: 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解解: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答: 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故选C. 点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评: 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6.<3分)<2018?日照)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 ) A. 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通道轻微的噼啪声 B. 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会产生声音 C. 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 D. 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考摩擦起电. 点: 专电流和电路. 题: 分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析: 解解:A、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放电时产生噼啪声,符合题答: 意; B、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属于振动产生声音,不属于摩擦起电; C、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不属于摩擦起电; 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是磁化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 故选A. 点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评: 发随梳子飘起来等. 7.<3分)<2018?日照)小明在家里看电视时发现:只要妈妈在旁边使用电吹风,屏幕上就会出现很多“雪花”;电吹风一停,“雪花”也随即消失.这是因为电视机接收到了电吹风产生的< )RTCrpUDGiT A. 超声波 B. 次声波 C. 噪声 D. 电磁波 3 / 16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电磁波的产生. 信息的传递.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电磁波,以及收音机和电视机能接收电磁波. 解:这是因为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电磁波,吹风机工作时能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被电视机接收,并对电视机产生干扰. 故选D. 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波的产生以及电磁波的接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评: 题. 8.<3分)<2018?日照)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 B. 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的温度升高 C. 夏天,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 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 考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点: 专热和能. 题: 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析: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解解: 答: A、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水从铁块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因摩擦而发热,木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路面从太阳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水从电热丝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注意二者的区别:传递过程属于评: 能的转移,做功属于能的转化,属于基础题目. 9.<3分)<2018?日照)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L1、L2均正常发光,但过一会儿,两灯均突然熄灭.某同学利用电压表探究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分别接到灯L1、灯L2两端测量电压,发现灯L1两端电压为零,灯L2两端电压不为零,由此可判断电路的故障是< )5PCzVD7HxA
A. B. C. 灯L1断路 灯L2短路 灯L2断路 考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点: 专图像综合题. D. 开关S接触不良 4 /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