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聯的句法結構都是“而”字連接兩個動詞性結構。“巡曾楹”和“撫錦幕”是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空揜”對“虛涼”是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詞性上是實詞相對:動詞對動詞(“巡”對“撫”)、名詞對名詞(“曾楹”對“錦幕”)、形容詞對形容詞(“空”對“虛”);虛詞相對:連詞對連詞(“而”對“而”)。
五、利用工具書查出下列典故的出處: 1.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徐孺榻:《後漢書·徐稚傳》:“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陳)蕃在鄙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後以徐孺榻表示對賢士的禮待。這裏用來指洪州出人才。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三徑:東漢·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蔣詡,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遊,皆挫廉逃名不出。”後因以三徑代指隱士的家園,也指家園。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辭方式:
1.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諸葛亮《出師表》)
並提:“侍中”指郭攸之、費禕,“侍郎”指董允,並提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
代稱:“良實”本都是形容詞,這裏指代賢良誠實的人,是以事物特徵代本體。
2.將軍身被堅執銳。(《史記·陳涉起義》)
代稱:“堅”代“堅固的鎧甲”,“銳”代“銳利的武器”, 是以性質代本體。
3.鰥寡不聞犬豕之食,煢獨不見牛馬之衣。(《洛陽伽藍記·王子坊》)
對偶:即“鰥寡不聞犬豕之食”對“煢獨不見牛馬之衣”。 互文:“鰥寡”與“煢獨”、“不聞犬豕之食”與“不見牛馬之衣”文義互相補充。
引用:引董仲舒語:“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語見《漢書·食貨志上》。
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馬之衣”比喻衣著粗劣破舊。
4.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爲諱。(司馬遷《報任安書》)
委婉:“不測之罪”,這裏指死罪;“不可爲諱”,這裏指任安被處死刑。
省略:“仆又薄從上雍”句省略述語“之(到……去)”,即“仆又薄從上之雍”。
5.故有志深軒冕,而泛詠臯壤。(《文心雕龍·情采》) 代稱:“軒冕”代稱官爵,“臯壤”代稱隱者居住之地。 引用:“臯壤”見《莊子·知北遊》:“山林與,臯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
6.未嘗不心遊目想,移晷忘倦。(蕭統《文選序》) 倒置:“心遊目想”是“目遊心想”的倒置。
代稱:以“目遊心想”指代讀書,以“移晷”指代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
7.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對偶:“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對“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代稱:“白首” 代年老。
比喻:用“青雲”比喻志向的高遠。
引用:二句改引《後漢書·馬援傳》:“(馬援)嘗謂賓客曰: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8.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枚乘《七發》)
對偶:“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對“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
代稱:“皓齒蛾眉”是“美女”的代稱,“甘脆肥醲”是“豐盛甘美的酒食”的代稱。
比喻:將“皓齒蛾眉”的美女比作斧子,將“甘脆肥醲”的酒食比作毒藥。
9.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爲芻。(趙壹《刺世疾邪賦》)
比喻:“咳唾自成珠”喻言語珍貴,“金玉”喻品德高尚,“蘭蕙化爲芻”喻賢人不被重用。
引用:“披褐懷金玉”一句,語出《老子》七十章:“是以聖人披褐懷玉。”
代稱:“被褐”指穿粗布衣的寒士,是“貧賤之人”的代稱。 按:教材引文誤“咳唾”爲“咳吐”,今正。
10.珠與玉兮豔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江淹《別賦》) 對偶:“珠與玉兮豔暮秋”對“羅與綺兮嬌上春”。
代稱:“珠”、“玉”、“羅”、“綺”都是“歌女”的代稱。 互文:這兩句互文見義,即“珠與玉”、“羅與綺”都“豔暮秋”、“嬌上春”。
七、把下面一段文字譯成現代漢語:
今如太子之病者,獨宜世之君子,博見強識,承間語事,變度易意,常無離側,以爲羽翼。淹沈之樂,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枚乘《七發》)
譯文:
如今像太子這樣的病,只應讓世上的君子,見識廣博而記憶力強的人,乘機向你談論一些有益於你健康的事情,改變你的思慮心意,並且時常不離左右,來作爲你的輔佐者。那麽淹溺沈迷的逸樂,縱情放恣的想法,放縱過度的心思,還會從哪里來呢!
八、下面是駱賓王《爲徐敬業討武曌檄》中的一段,試譯成現代漢語,並指出其中的典故,分析其“四六”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