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23:07: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六格式:

公等或居漢地,或協周親(四四),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六六),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四四)?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六六)?倘能轉禍爲福,送往事居(四四),共立勤王之勳,無廢大君之命(六六),凡諸爵賞,同指山河(四四)。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四四),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六六)。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譯文:

諸位有的在封疆做官,有的是皇室至親,有的心中记得先王的言語重托,有的在宮中接受過先王的遺命,所受之言還在耳畔,心中怎能忘掉忠诚?先帝陵墓上的新土還沒有幹,嗣位的新君又在何處托身?如果能夠化災禍爲好事,忠於先帝,服事新君,共同立下救助皇帝的功勳,不辜負先君的遺命,那麽有功的一定受爵受賞,可共同指山河爲誓。如果有人留戀末路的城池,徘徊在十字路口,坐觀成敗而看不清形勢,一定會遭到以遲後爲罪名的誅伐。請看今天的世界,到底是誰家的天下!

宣室:漢末未央宮中有宣室殿,是皇帝齋戒的地方。漢文帝曾于宣室召見賈誼,問鬼神事。這裏是用典,指皇帝的宮殿。

一抔之土:指皇帝的陵墓。語本《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長陵是漢高祖的陵墓。這裏用典,是指唐高宗的陵墓。

六尺之孤:《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

命。”這裏指繼位的新君唐中宗李顯,當時已被武則天廢爲廬陵王。

後至之誅:傳說夏禹北伐共工氏,在會稽山大會諸侯,防風氏因爲遲到,被處以死刑。這裏是用典,號召人們積極回應,警告那些懷有坐觀成敗想法的人。

九、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標點,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離騷序

王逸

標點:

《離騷》經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與楚同姓,仕于懷王,爲三閭大夫。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入則與王圖議政事,決定嫌疑;出則監察群下,應對諸侯。謀行職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譖毀之,王乃疏屈原。屈原執履忠貞而被讒邪,憂心煩亂,不知所訴,乃作《離騷》經。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已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後之制,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冀君覺悟,反于正道而還己也。是時,秦昭王使張儀譎詐懷王,令絕齊交;又使誘楚,請與俱會武關,遂脅與俱歸,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複用讒言,遷屈原於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復作《九章》,援天引聖,以自證明,終不見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濁世,遂赴汨淵,自沈而死。《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虯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雲霓以爲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

其志焉。

譯文:

《離騷》經是屈原所作。屈原與楚國王族同姓,在楚懷王時做官,當的是三閭大夫。三閭的職責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譜,明確了賢良之士的標準規範,來激勵國中賢士。屈原在朝廷內與懷王謀劃討論國家大事,處理疑難事務;在朝廷外監察群臣的言行,應對各諸侯國的來訪。他的建議都能被採納,他也盡職盡責地做事,因而懷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擔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與別人一起進讒言詆毀他,懷王於是疏遠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卻遭到小人讒言陷害,心情憂愁煩亂,不知該向誰傾訴,於是寫出了《離騷》經。離,是別的意思。騷,是愁的意思。經,是途徑。這三個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離開朝廷,雖心中憂慮,卻仍沿著正道前行,用國風的方式勸諫國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個帝王時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陳述了桀紂羿澆的滅亡,希望國君能夠覺悟過來,返回到正道上,並讓自己回到朝廷。這時候,秦昭王派張儀欺詐懷王,讓懷王斷絕與齊國的交往;又讓張儀誘騙懷王,請他與秦王一起在武關會盟,趁勢就脅迫懷王與秦王一起到了秦國,扣留了懷王,不讓他回去。懷王最終客死在秦國。懷王的兒子頃襄王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流放在荒遠地區,又作了《九章》,援引聖王來證明自己的冤屈,卻最終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長久地生活在污濁的世上,於是投汨羅江自沈而死。《離騷》的行文,依照《詩》來起興,援引不同的物類作

比喻,所以用好鳥香草來比喻忠貞之士,用惡禽臭物比喻讒佞之人,用靈修美人來比擬君王,用宓妃佚女來比喻賢臣,用虯龍鸞鳳來托喻君子,用飄風雲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詞語溫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純潔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沒有不仰慕他的清高、讚賞他的文才、哀傷他的懷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的文档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53r9nkd74c2db011p1797950lq6e00f9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