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4课时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5 19:35: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思路】

人类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非常大,如果产业活动遵循了自然规律,可以促进环境良性发展,反之,环境就会恶化,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该考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本节课堂教学拟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对典型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知识构建】

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工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不同区域的产业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是学会合理布局产业活动,并能根据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合理制定产业活动的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不同区域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会评价区域产业活动的利弊。

2.通过典型例题分析,提升学生审题能力、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并运用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以典型例题为材料,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目前工农业发展现状。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分析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区域产业活动的利弊。 2.教学难点

评价区域产业活动的利弊。 【课前准备】

让学生先自主分析导学案中的案例,并设计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关注家乡的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一部分:复习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地理知识,了解学生完成课前自我诊断的情况与学习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注意。 学情 诊断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课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关于前准备部分,回答自我诊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断题的答案,充分展示自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己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握情况。 投影《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内容要求; ②迅速说出考点关键词 学习 目标 展示 探究活动1: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案例分析1】读图1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BEADC图1

F

B(1)A、E处如果过度发展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2)B处因过度开垦,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3)C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如果在 C、F等地适度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典型例题1】图2为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32°134°沙地教育SHA DI JIAO YU132°134°48° 48°图 例城 市甲丙乙观察点河 流耕 地甲丙乙46°丁湿 地林 地国界线丁46°

第7、8题图(1)有关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林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扩展 B.湿地面积减少得最多

C.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多样 D.过度砍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 (2)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给该地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下水位升高②沙尘暴多发③旱涝灾害增加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B (2)C 思路点拨:(1)看图例,对照两幅图中各种土地的变化。(2)对比两幅图可知,因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湿地和林地减少,所以旱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教学 内容 工生对理业产地环教师活动 ①投影案例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组织语言表达。 ②投影【典型例题1】,组织学学生活动 ①小组内讨论,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记录大家的发言,小组长引导大家整理,推荐代表参加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 ①使学生深刻认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②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20世纪五十年代图2 21世纪初期 2

境的影响 生分组讨论。 ③展示问题:从以上案例分析和典型例题解答可见,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进行才能促进环境良性发展,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 ④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同时板书答题要点。 ②全班交流,相互评价,得出正确观点。 的能力;③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村现状以及国家在农村采取的一些新的政策的必要性。 【内容解析】:

【案例分析1】参考答案:(1)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绿洲萎缩,荒漠化扩大;灌溉用水过量,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2)黑土流失 (3)水稻种植业 家庭农场是指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副业化;地少水缺;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问题严峻。适度推广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抛荒等问题,可以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商品率,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业生产改变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并在一些地区形成环境问题。(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引水灌溉,只灌不排,在提高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盐度,在蒸发强而降水少的情况下,盐分在表土不断析出和积淀,形成土壤盐碱化。(2)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进行陡坡耕作,就减弱了植被对水土的涵养能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3)在半干旱、半湿润的农牧交错地带开垦农田、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用水,都破坏了天然植被,减弱了环境对风沙的防护能力,常常导致土地荒漠化。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通过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牛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尽量减少外界物质和能量投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解决农业生产中肥料、燃料、饲料相互之争,实现农业生产和农田环境保护。由于生态农业增加了农业生产链,也在增加就业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方面表现突出。 探究活动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典型例题2】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图4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生产流程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2)炼焦工业易产生严重的 (大气)污 铁矿 A 染,分析图示地区该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

C (3)图中所示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

图4 参考答案:(1)煤炭 钢铁 建筑材料

(2)酸雨 酸性气体排放多;亚热带季风

B 气候降水多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

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思路点拨:解答该组题的关键在于充分

3

利用图中信息,如图6中采掘矿产资源经炼焦后为焦炭可推出字母A为煤炭;被利用之后是废钢铁可推出字母B是钢铁。第(2)问考查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炼焦、炼钢和火力发电均大量排放酸性气体,且攀枝花地处南方降水较多,所以酸雨现象严重。第(3)问结合图6“生产流程模式图”可理解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是应对工业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图中信息表明该生产流程通过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不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企业间联系,还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案例分析2】阅读下列材料,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家把位于呼伦贝尔附近的梨子山铁矿划归乌兰浩特钢铁厂。201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将乌兰浩特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作为全区重点试改区上报国家发改委。2015年1月21~24日国家发改委振兴司赴乌兰浩特市铁西老工业区调研搬迁改造进展。 材料二 乌兰浩特市位置示意图(图5)。

(1)建国初期,乌兰浩特市布局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兰浩特市钢铁工业搬迁是因为其哪些区位条件发生了变化?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钢铁工业搬迁改造对乌兰浩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①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典型例题2中的问题,然后全部讨论解决问题。 ②投影【案例分析2】:引导学生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③展示导学问题:以上案例分析可见,工业活动对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发展工业生产活动,才能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④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同时板书答题要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小组内讨论,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记录大家的发言,小组长引导大家整理,灵活应用并巩固相关推荐代表参加全班讨论。 知识,提高读图能力,②全班交流,相互评价,得进一步认识工业生产出正确观点。 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理解缓解资源短缺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会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 [内容解析]

【案例分析2】参考答案:(1)临近铁路;政策支持;工业用水方便;靠近煤矿;离市场近。 (2)资源逐渐枯竭;环境质量下降;技术落后;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3)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有利于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就业( 工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工业生产对原料、燃料越来越多的需求加剧了人地矛盾;另一方面,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应对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大力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4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①设问:请学生回顾本部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 ②总结:强调并板书(与学生回答时同步)。 学生活动 多名学生分别说出本节所学知识点。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并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重点图像】 图6

【重点图像解读】图6为美国五大湖地区煤、铁产地和钢铁工业分布。读图分析可知美国五大湖工业的发展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因此钢铁等重化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些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这一地区环境污染加重,矿产资源因大规模开采而迅速枯竭,该地区出现交通拥堵,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困难,地价上涨,从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5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4课时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k4f2xd5k81m9s40mcz3j4le87mw200j9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