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练(第九单元)
一、我会选(每题5分,共50分)
1.(淮安中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牙膏 B.蔗糖 C.面粉 D.豆油
2.(宿迁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3.(青岛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4.(江西中考)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俯视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5.(滨州中考)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6.现将40 ℃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0 ℃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B.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40 ℃时的小 C.20 ℃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7.向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加入12.5 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 C.22.5% D.25%
8.(雅安中考)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20 1.68 40 3.73 60 7.3 80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 ℃时,将2 g高氯酸钾溶于98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 C.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80 ℃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 ℃肯定有晶体析出
9.(资阳中考)t ℃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10.(重庆中考A卷)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二、我会填(共38分)
11.(8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适量调味品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2)衣服上沾上了较多的油污时,可用汽油除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而油碗上的油能被洗洁精洗去是________现象。
(3)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12.(6分)(宁波中考)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g/100 g水) 0 13.3 20 31.6 40 63.9 (1)称取30 g 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 ℃时,将30 g 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_。
(3)要使20 ℃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13.(12分)(本溪中考)回答下列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有关问题:
(1)图A中试管夹的作用是________。
(2)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图C、D是某同学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在称量和量取两个操作步骤中出现的情况。
①如图C所示:在称量氯化钠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则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至天平平衡。
②如图D所示: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12分)(淮安中考)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t2 ℃时,向100 g水中加入20 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t3 ℃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A>B ②溶剂质量:A<B ③溶质质量分数:A=B 三、我会计算(12分)
15.(黄石中考)向133.4克稀盐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此过程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D 6.A 7.B 8.D 9.C 10.D 11.(1)C (2)油污能溶于汽油 乳化 (3)碘 酒精 12.(1)继续加KNO3固体 (2)不饱和 (3)加入硝酸钾(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13.(1)夹持试管 (2)瓶塞正放(或瓶塞没有倒放) (3)①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②偏小 14.(1)B>C>A (2)不饱和 (3)②③ 15.(1)0.4 g
(2)设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Zn+2HCl===ZnCl2+H2↑ 73 2 133.4 g×x 0.4 g
73133.4 g×x= x=10.9% 20.4 g
答: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