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环境教育教案
1.知识方面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物圈的保护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
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
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环境意识要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要使
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
好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环境道德观念。
本节以酸雨为例,真切地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
形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热爱环境热爱地球,提高拯救、优化环境的意识。 3.能力方面:
自主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理论和联系实际、联系热点的问题 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1.重点: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人类生存
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2.难点: 硫循环 :1课时 :
1、 学生查阅各种媒体资料,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形成的原因、危害、防
治措施,各组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各选一代表课堂发言。
2、查阅各种媒体资料,研究并探讨生物圈的稳态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问题提示: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什
么是“人与生物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能源的清洁生产?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
些?你如何认识教材中提到的“原料——产品——原
料——产品”这一生产模式,能举例说
明吗?各组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各选一代表课堂发言。 : 新课导入
通过复习生物圈的形成及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引入问题:人类能够依靠生物圈的自
动调节能力来控制人口增长吗?经过师生的讨论导出全球性环境问题。 新课学习:
一、酸雨及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
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同学共享,谈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2、在同学讨论交流后完成中下列内容
、生物圈稳态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生物圈 索取资源 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
向环境中 排放的废物也也远远超过了生物圈的 自动净化能力。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温 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 酸雨
1、定义: 2、成因:
3、大气中SO2的来源: 4、硫循环:
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碳循环的过程,结合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在《学案》中画出硫循环简
图,并比较其异同。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硫是如何竟如生物群落的,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 途径,硫是如何从生物群落进入环境的。
1、酸雨的危害: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讨论酸雨的危害,针对对动物、植物、人以及环境的影
响来讨论,酸雨对植物、动物以及人的危害: 2、防治措施:
结合硫循环,引导学生从增加硫进入生物群落的量和减少硫的排放量方面讨论,明白酸雨的 防范措施。
二、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同学共享,交流并探讨生物圈的稳态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提示: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什么是“人
与生物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能源的清洁
生产?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你如何
认识教材中提到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这一生产模式,能举例说明吗?
2、在同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生物圈稳态意义,并从能源方面、物质方面以及
野生动物资源方面讨论维持生物圈稳定的措施 总结:地球不是属于人类的,但人类是属于地球的。维护地球生态稳定的主动权掌握在人类手 中。
附:学习资源卡
资料一: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
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态,沦落到灭绝的境
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存环境丧 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的砍伐,湿地被排
干、草原的翻垦、珊瑚遭破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