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箍筋内净尺寸 允许偏差(mm) ±10 ±20 ±5 4.2.8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7: 4.3承台模板施工
4.3.1承台采用竹胶板与70*100mm木龙骨配合形成模板。板缝处用双面胶带纸粘贴。
表7: 单位:mm
项 目 长度 绑扎钢筋网 网眼尺寸 长 绑扎钢筋骨架 宽、高 间距 排距 受力钢筋 保护层柱、梁 厚度 板、墙、壳 绑扎箍筋 横向钢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置 基 础 允许偏差 ±10 ±20 ±10 ±5 ±10 ±5 ±10 ±5 ±3 ±20 20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 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4.3.2模板采用集中定点加工,按图纸尺寸放大样配套加工,模板的纵横木龙骨的
间距不大于300mm。木龙骨外侧用8号铅丝与钢架管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4.3.3在承台四周搭设双排脚手架,在每边端部和中部分别将短钢管打入基底土层中,其上固定扫地杆。用斜杆将双排脚手架与扫地杆相联,以免发生整体位移。承台侧模上的钢架管与双排脚手架管相联,形成的传力顺序为混凝土对模板的力→双排脚手架→斜杆→地面,当承台截面比较大时可以将2个或3个承台通过钢管联接成一体,最大限度提高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支撑体系纵横架管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所有扣件必须拧紧。
4.3.4用竹胶板和木龙骨制成封底式整体杯口模板,支模时杯口模板要固定牢靠。顶部用钢管压紧。
4.3.5根据垫层上所弹的承台模板控制边线,用线坠进行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校正,校正时应四面同时进行。在双排脚手架上将承台各台阶顶标高引测到钢管上,相互拉通线进行标高校正。各层台阶均应用钢尺量对角线进行较正。经过反复调整后,应检查各联结处扣件是否拧紧。
4.3.6自检合格后,填写验收记录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7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支撑体系后从上到下依次拆除,拆除时要细致、认真以防碰坏杯口等混凝土棱角,拆除后的模板以单个承台为一组分规格堆放。派专人对拆除下的模板进行修整、清理。用倒链将杯口模板取出,并将杯口内侧混凝土凿毛。 4.3.8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8:
表8: 单位:mm
项目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不大于5m 层高垂直度 大于5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允许偏差 5 ±5 ±10 4 6 2 3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4.4承台混凝土施工
4.4.1混凝土浇筑前先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用水清洗一遍。垫层混凝土用振捣器振捣后,用6m刮杆刮平,木搓子搓平,铁抹子压光。
4.4.2承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对轴线、各台阶边线、标高进行复验,混凝土应按台阶分层浇筑,每5个承台为一浇筑段,依次循环浇筑,不留施工缝。浇筑时下料应均匀,避免将杯口模板挤压偏向一侧。
4.4.3混凝土选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浇筑,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布点要均匀,快插慢拔直至混凝土不在下沉,无气泡出现为止。混凝土下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振捣时应注意将杯底混凝土振捣密实。
4.4.4承台外露混凝土用3m刮杆顺模板上口刮平,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赶光,待初凝前对外露面二次压实赶光。用塑料膜覆盖严密,12h后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4.4.5混凝土浇筑时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钢筋和模板是否位移、跑模和胀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尤其注意杯芯模板是否压紧,防止浇筑时杯芯模板上浮。
4.4.6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9:
表9: 单位:mm
项目 轴线位置 垂直度 标高 截面尺寸 表面平整度 预埋件 预埋设施中心线预埋螺栓 位置 预埋管 5 5 钢尺检查 独立基础 全高(H) 全高 允许偏差 8 H/1000且<=30 30 +5 -4 5 10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经纬仪、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5、7.0m平台 5.1平台模板
5.1.1平台板为现浇结构,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底模采用竹胶板和70×100mm木龙骨形成。板缝处用透明塑料胶带纸粘贴。
5.1.2 模板铺设时从两侧向中心铺,避免将嵌补的窄条赶到梁板的结点处。 5.1.3模板铺完后用水平仪复核模板标高。
5.1.4当楼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5.1.5板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应符合下表的强度要求时才能拆除底模。
表: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