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3:第三方物流需求相关案例分析
一、实训目的:
1、使学生认识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发展动力 2、会进行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3、了解第三方物流需求的促进因素 二、实训要求:
1.本次实训为小组完成。
2.以老师给的电子版实训报告格式完成实训报告,WORD格式,文件名为“班级组名”。
4.本次实训时间为2课时,快下课派代表上台讲解。 三、实训内容
案例1:从“日立物流”的变迁看物流一体化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靠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创造了经济奇迹,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可是由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直依靠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供应和商品外销,致使日本企业的物流费用在发达国家之中一直居高不下,为了解决物流成本巨大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对物流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资。为了以相对较小的风险迅速提高自己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物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就被提到了各大制造企业的议程上来。事实上,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众多的日本企业就开始了在物流作业中尝试集约经营模式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很多日本的大型制造企业开始将其原本分散于各地分公司的运输部门集中起来,成立了由原来公司控股的物流子公司。例如,日立制造所于1950年2月通过整合其下属部门的运输力量成立了日东运输株式会社,新成立的公司主要的业务是面向日立集团分布在全日本各地的工厂和销售公司进行日本国内的公路运输事业。通过这一措施,原来分散于各个部门的运输设备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运输效率也得以提高,运输成本也有了明显的减低。尝到甜头的日立制造所为了进一步扩大这种集约经营的规模效应,并强调与这个运输企业的隶属关系,于1952年将日东运输株式会社更名为日立运输株式会社,紧接着于1954年11月向海外市场的国际海运业务也交给了这个子公司。随着业务的逐步扩大,作为日立子公司的日立运输株式会社本身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于1962年4月与其他运输业主合资成立了自己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日和运送”,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运输和物流力量,进一步向社会企业提供服务。随着非日立业务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了集团内部的物流业务,日立运输株式会社于1964年3月将总部从位于滋贺县的日立市(日立制造所总部所在地)搬迁到了东京。
进一步社会化以后的日立物流,为了提高自己在物流方面的专业能力,开始积极引进先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
1969年9月,日立物流计算机中心开始运营,率先在物流管理中导入计算机管理。7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对物流服务的限制的放开,日立运输株式会社加快了自己成长为一家综合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步伐,
1970年3月,在大阪市开始向货主企业提供仓储服务。1972年又专门成立了市场开发部门,专门针对一般的社会客户进行市场开发,以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流服务。
1976年开始大规模步足海外市场,在新加坡成立了合资公司(美国的子公司于1987年成立)
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也于1988年月5成立,属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物流公司)
1978年12月,新型的“销售物流综合信息系统”开始运行。1980年1月开始提供“订货代理”服务。
1984年成立了航空运输子公司。1985年5月开始提供“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现在,作为一家日本主要的第三方物流运营商,业务主要有:
(1) 向客户提供全套的供应链管理支持(咨询、信息处理、运营、金融服务)。 (2)以IT技术为核心的物流解决方案。(3)物流系统的设计、构建和管理。(4)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构建和运作。(5)提供各种物流系统信息产品:SCM管理软件,原材料供应管理软件(NDS),货物配送管理软件,销售物流管理系统(HB-TRNET), 国际物流管理软件(HILOGS)等。日立物流从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04年度销售额高达300多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7000人,遍布全日本的事务所超过111个,关联公司、子公司29个,并拥有物流据点161处,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19个子公司及70余处物流据点。在日本面临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讨论】
1.从日立物流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题思路:企业分离物流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企业自营物流和物流外包好处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安得物流从美的集团分离出来非常相似。
1)日立物流开始是自己处理自己的物流业务,也就是采取自营物流的方式。但是
发现物流成本过高,运输设备利用率不高,运输效率低下。单独成立物流部门之后物流成本降低,运输设备利用率高,运输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后来完全独立出来成立第三方物流“日立”物流为日立制造带来的很多好处。
2)自营物流的缺点:自营物流虽然掌控物流控制权,但自营物流存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弊
端。企业为了建立物流系统,仓存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不利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这必然减少企业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以控制。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物流并不是企业所擅长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营物流就等于迫使自己从事不专长的业务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物流的工作,结果可能是辅助性的工作没有做好,又没有发挥关键业务的作用。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较高。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企业产品数量有限,采用自营物流,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产品成本升高,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规模的限制,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物流外包带来的好处:
1、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发展主业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减少用于物流业务方面的车辆、仓库和人力的投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
2、给企业节省费用,增加盈利,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中获益。
3、使企业加速商品周转,最大限度地加速库存商品周转,减少库存,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4、我公司将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帮助顾客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制造企业也可以借助于我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 5、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既能使企业享受专业管理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又可将内部管理活动变为外部合同关系,把内部承担的管理职责变为外部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利于简化管理工作。
[2]你认为日立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题思路:经历了企业运输部门,简单的第三方物流,和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国际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四个发展几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日立制造所于1950年2月通过整合其下属部门的运输力量成立了日东
运输株式会社。的运输设备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运输效率也得以提高,运输成本也有了明显的减低。 第二,海外市场的国际海运业务。
第三,与其他运输业主合资成立了自己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日和运送”。以
充分利用自己的运输和物流力量,进一步向社会企业提供服务。
第四,日立运输株式会社加快了自己成长为一家综合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步伐,
在大阪市开始向货主企业提供仓储服务。
第五,专门成立了市场开发部门,专门针对一般的社会客户进行市场开发,以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流服务。
第六,现在提供的物流服务有。。。。。。。。。
[3]请根据日立物流业务内容的变化分析货主企业的需求变化。
答:货主企业的物流需求开始是简单的运输服务。后来是运输仓储服务,接着是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4]第三方物流服务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答: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当中,由于业务量大,所以多个物流作业可以实现专业化,例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等都可以实现专业化运作。专业化运作可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水平,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5]请分析我国企业在物流方面的特点。 答:我国的物流外包的比例不高,物流成本比重较大,企业物流负担过重,等等。
案例2 :浙江义乌: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商流、物流、信息流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带。地理上与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省份相连,是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经济非常发达。浙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4677万,2004年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之后全国第四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份,达到11243亿元,比2003年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52.6:39.7变为7.3:53.7:39. 。人均生产总值为23943元,。增长13.5%。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强省的浙江,自古以来都是商家的必争之地。 坐落于浙江中部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商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48.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强,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在交易、信息、物流的管理内容和方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管理特征的网络体系。 (1)在原有兴旺而混乱的小商品集贸市场上,义乌人构建了一个网络电子市场 义乌告别了以前那个中国最繁荣、最便宜的小商品集贸市场,经过了一次区域经济电子化的革命。“竞争惨烈,市场难做,一件衬衫毛利不到5分钱。”在义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