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础生态学教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5:45: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形态适应 2、生理适应:驯化;内稳态机制 3、行为适应:休眠、迁徙、滞育等。 适应的遗传基础 (稍提即可) 第二节 环境因子:光 一、 陆生环境中的光因子 1 、光在时间和空间的上的分布特点 2 、光强度对植物的生态影响 ⑴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 ⑵ 光补偿点、饱和点 3 、光照强度对动物的影响 4 、光的周期性变化对动物和植物的生态效应 二、水生环境的光因子 1、水体光的分布特点 2、水生生物对光的适应 第三节 环境因子:温度 一、温度的分布特征与生态意义 1 、温度的分布特征 2 、温度的生态意义:代谢;分布 二、温度对生物分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 1 、极端低温/高温对生物的影响 BERGMAN规律;(2)ALLEN规律等 的生理适应 4 、生物表现的行为适应 5 、温度与生物的发育:(1)有效积温;(2)物候 第四节 环境因子:水 一、 水的分布与水因子的生态意义 1、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2、水的理化性质 二、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水、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水生植物 (2)陆生植物 2、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30分钟 4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120分钟,其中: 1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4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120分钟,其中: 10分钟 5

2 、生物表现的形态适应:动物表现的形态适应— (1)120分钟,其中: 3 、生物表现的生理适应: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10分钟 3、水的生态意义(组份,代谢介质,分布,形态塑造)

(1)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 (2)陆生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3)适应组合 第五节 环境因子:土壤及其它非生物因子 一、土壤因子 1、土壤的生态意义 2、土壤的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3、土壤的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4、土壤环境与动物的适应 二、 火因子 1、火烧的影响及其生态作用 2、植物/动物对火因子的适应 三、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积极意义: (1)选择 (2)伴人适应与进化 2、人类活动对环境因子的改变: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2)人类活动对生物的生态影响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1、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2、趋异适应与生态型 再强调: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本章小结: 生态因子的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方式;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课外作业: 1、生态因子一般被分为哪五大类型?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有什么特点? 2、Liebig的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 的耐受性法则分别是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什么特点?生物的耐受曲线在生态幅宽狭不同的生物中,其图形上有什么特点? 3、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生物的适合度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4、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分别是对哪些生态条件的适应?具有哪些生态意义? 5、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在适应环境的方式、能力上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展开问题的思路: 讲述生态因子:根据三基点展开; 讲授生物的适应:从形态、生理生化、行为等方面展开 参与性讨论: 4、什么叫生理分布区和生态分布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5、大环境和小环境对生物的生态效应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启发思考: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6

有何差异?内稳态生物如何保持其稳态机制的? 合? 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 适应特征、现状的分布有什么联系? 影响生物适应环境 6、举例说明什么是适应组合?生物为什么要出现适应组与地球历史变化过程 7、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对植物和动物产生哪些影响? 人类是如何干扰和 8、温度有哪些生态意义?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的? 响?植物和动物如何在形态、生理、行为上进行适应?为什么 温度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 9、什么叫有效积温?利用它在实际生产中有哪些价值? 10、水环境和陆生环境有哪些不同? 植物在适应方式上又有何不同? 11、 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在对水因子方面的适应中主要面临哪些矛盾?它们又如何适应? 12、 水体介质及其低氧环境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及其能量耗散产生哪些影响? 13、盐碱土对植物有哪些不利影响?盐土植物对植物的适应方式有哪些? 建议读物: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 2002. 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61 2、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 1992. 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51 3、李博主编. 1999. 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42 4、周晓峰主编,1999. 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任海,彭少麟,2001. 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6、Walter Larcher (翟志席、郭玉海等译),1997. 植物生理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7、Barbour M.G., Burk J.H., Pitts W.D., Gilliam F.S. and Schwartz M.W. 1999. Terrestrial Plant Ecolog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教案内容 第三部分 种群生态学 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 本章计划课时为14. 2学时 7

一、 种群的结构 4学时 二、 种群的数量动态 4学时 三、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3学时 四、 种间关系 1学时 五、 种群的行为 新课导入: 种群是生物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和基本功能单位,探 讨物种数量、质量、分布、发展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 也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学重点: 种群增长模型 (与密度相关的); 种群调节方式(假说); 繁殖成效 亲本投入、繁殖成本;繁殖格局:一次与多次, 生活年限和繁殖; 繁殖策略:K选择和r选择; R-C-S型生活史式样; 生物的性行为: 有/无性生殖;性别系统,婚配制度;他 感作用;性选择。 种内关系:密度效应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3/2自疏 法则; 种间关系:竞争和生态位, 植物的防卫作用;植物与食草 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教学难点: 种群的遗传变异,物种的形成与分化 教学内容解析(概念、原理、范例): 主要概念:构件 单体生物 构件生物 密度 年龄结构 性比 植物的建筑学结构 生命表 净生殖率 内禀增长 率 瞬时增长率 周限增长率 环境阻力 环境容量 最大连续产量 水华 时滞效应 生态入侵 基因库 遗 传漂变 瓶颈效应 建立者效应 中性学说 配子选择 亲属选择 群体选择 性选择 渐变群 工业黑化 适应辐射 r-K连续体 社会等级 根据内容时间分配 领域性 亲代投入 利它行为 协同进化 生态位 ZNGI 120分钟,其中: 他感效应(异种抑制效应) 偏利共生 互利共生 15分钟 内容分析: 8

搜索更多关于: 基础生态学教案 - 图文 的文档
基础生态学教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twt9zjlx7yogl1itz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