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0:21: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种群层次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B. 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

C. 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 D.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

2. (2012·海南卷)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随机取样

B. 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 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 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3. (2012·广东六校联考)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 第5年后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 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第15年时野兔种群数量最小

4. (2012·合肥一检)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1

C. 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 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5.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6. (2012·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二、 双项选择题

7. 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

2

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达到的目的是( ) A. 改变蝗虫性别比例 B . 降低蝗虫出生率 C. 增加蝗虫死亡率 D . 改变蝗虫年龄组成

8. (2012·中山期末改编)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B. 用滤纸吸去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 C. 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无需将试管轻轻震荡

D. 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 非选择题

9.(2012·广东卷改编)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 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促使其释放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 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下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

10. 下图示为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3

(1) 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 (2) 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

(3)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 年后开始的。 (4) 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 型。

(5)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 ,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 点上。

11. (2012·广东六校联考)马缨丹是热带或亚热带植物,最初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从巴西引入广东。科研人员在城郊一块长期弃耕的农田中,对马缨丹和本地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植物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A B C D

11.4 9.3 8.4 6.7 5.5 3.5 2.3 1.4 0.8 0.3 0.2 0.4 0.9 1.6 2.3 4.2 2.5 0.4 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一般为 ,该调查方法的关键是 。

(2) 由上表数据分析,代表马缨丹的是植物 ,它和本地植物形成了 关系。

(3) 预测若干年后马缨丹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将最有可能转变为 曲线,发生这种转变,其原因是 。

0

4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5794izb47f1wk0kif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