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 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株。
(2) 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
(3) 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h。 (4) 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 m2)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
1 2 3 4 5 6 7 8
每次捕获数(Y) 72 63 44 32 23 17 16 15 捕获积累数(X) 72 13172123252628
5 9 1 4 1 7 2
① 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 只·m-2。 ② 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
5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D 2. B 3. A 4. C 5. D 6. D 7. AB 8. AC
9. (1)升高 垂体 抗利尿激素 (2)J b K2
10. (1) d (2) b (3) 2 (4) S (5) d b
11. (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 C 竞争 (3) “S”型 生存资源有限、种内竞争加剧、逐渐出现天敌、寄生生物的出现等
12. (1) 8 (2) 3 200 (3) 1 (4) ①3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