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0:16: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2.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 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株。

(2) 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

(3) 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h。 (4) 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 m2)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

1 2 3 4 5 6 7 8

每次捕获数(Y) 72 63 44 32 23 17 16 15 捕获积累数(X) 72 13172123252628

5 9 1 4 1 7 2

① 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 只·m-2。 ② 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

5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D 2. B 3. A 4. C 5. D 6. D 7. AB 8. AC

9. (1)升高 垂体 抗利尿激素 (2)J b K2

10. (1) d (2) b (3) 2 (4) S (5) d b

11. (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 C 竞争 (3) “S”型 生存资源有限、种内竞争加剧、逐渐出现天敌、寄生生物的出现等

12. (1) 8 (2) 3 200 (3) 1 (4) ①3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6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5794izb47f1wk0kif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