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习题
1.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
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除虫体,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生物膜上的脂质在水面展开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B. 疟原虫由于寄生在红细胞内,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疟原虫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排除细胞内自噬泡 D. 青蒿素对红细胞营养物质运输的速率不产生影响
2. 如图表示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关的图例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应正
确的是( )
A. 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①、⑤ C. 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③、⑥ B.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③、⑥ D. 肌肉细胞吸收水--②、④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③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④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直接换上高倍镜也可看到
⑤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应选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 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⑦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从而使植物细胞对CO2和H2O的吸收减少 ⑧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全部不正确
4.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
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 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5. 如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
和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
素分别是( )
第 1 页
A. 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B. 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D. 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6. 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
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
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Z的浓度最高 B. 溶液Y的浓度最低
C. 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D. 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 7. 植物体内有三个相邻的细胞a、b、c,已知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a>b>c,
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如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激素,乙为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它们都是蛋白质
B. 若甲是甲状腺激素,则乙不可能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表面 C. 乙与载体蛋白一样,具有特异性
D. 图中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9. 下列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的形成可能与核仁无关
B.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C. ATP和ADP的形成与转化不只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D. 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核提供ATP、酶、DNA等
10. 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 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 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 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11. 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
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B. 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 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 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12. 如图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圆圈内为局部放大图,以下判断错
误的是( )
A. 膜蛋白A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物质具有专一性 B. 膜蛋白B的合成场所是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
C. 膜蛋白C作为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D. 该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功能,原因是膜蛋白的种类不同
13.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1,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
时间后结果如图2,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
面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B. 图1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C. 图2中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D. 图1中B浓度大于C的浓度
14. 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 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 C. 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 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15.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别细胞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被染成蓝色 B. 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液,是某些代谢活动的场所
D. 线粒体膜上既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没有运输氧气的载体 16. 对下列示意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第 3 页
A. 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细胞失水过程中①内溶液的浓度高于②内溶液
的浓度
B. 对应图乙(b)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中的Na+ C. 图丙曲线1 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是3
D. 图丁中的①是mRNA,该过程最终形成的②③④⑤具有不同的结构
17.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胞吞、主动运输 18. 图甲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
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A、B、D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其中B表示________,它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A所代表的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2)图乙中,4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有________种形式,4种物质中进出细胞不需要耗能的是________。
(3)图乙中Na+、K+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值大,维持细胞内外相对浓度差异的动力是________。
(4)图甲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图乙中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相对应的有________。 B代表元素,甲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19. (10分)
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乙图表示物质X和P进出人红细胞时跨膜运输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甲 乙
(1)甲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_______。 (2)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大分子物质Ⅰ~Ⅳ中,具有物种特异性的是_____________,Ⅳ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根本上是由(填图中序号)________决定的。
(5)乙图中,X和P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乙图中_____________(填字母a--e)(2分)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20. 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中。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3)图乙中不含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4)图甲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乙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 科学家在研究K+、Ca2+等无机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如下实验:
第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