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一月模拟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9 4:54: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Z>Y>X B.X>Z>Y C.Y>Z>X D.X>Y>Z

2.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乙制的容器不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由此可以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丙>乙>甲>丁

B.甲>丁>乙>丙

C.乙>丁>甲>丙

D.甲>乙>丁>丙

3.化学实验离不开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甲烷、乙醇、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硝酸钾、尿素、磷酸二氢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D.t℃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学习化学时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数一定相等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物质 CO2气体 所含杂质 CO 除去杂质的方法 通入石灰水 B C D NaOH溶液 炭粉 FeSO4溶液 Na2CO3 CuO粉末 CuSO4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均一稳定且是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 B.氧化钙、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9.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照混合物、氧化物、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稀盐酸、干冰、熟石灰 B.冰水共存物、液氧、火碱 C.碘酒、高锰酸钾、氢氧化镁 D.清新的空气、过氧化氢、纯碱

10.图表资料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推断原子的中子数

B.根据元素周期表,能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稀盐酸腐蚀 D.根据溶解度曲线,能判断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 11.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实验室制取氧气 区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 分别取固体,加适量水 通电分解水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称量蔗糖和蒸馏水混合前后的质量 A.A B.B C.C D.D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混有HCl气体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NaCl溶液混有CaCl2 AlCl3溶液混有MgSO4 操作方法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14.下列各组物质中,甲、乙、丙能实现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注:“→”表示反应一 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 ① ② ③ ④ 甲 H2O2 C Fe H2SO4 乙 O2 CO H2 HCl 丙 H2O CO2 Cu HNO3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5.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 中混有少量的 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把 CO 转化为 CO2 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 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二、填空题

16.(1)物质燃烧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教室里的木桌等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发生燃烧,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__。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除去铁器表面的锈常用稀盐酸,写出稀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要配制50g20%的KNO3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__mL.若其他操作都正确,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7.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根点燃的火柴(如图所示),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为什么?(填编号并回答理由)_____。

(2)钾(K)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迅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KOH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通过对(2)(3)的认识,你对灭火的新认识为_____。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李丽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C所示),装置中出现了一处错误,你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___。该装置的发生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图A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镁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为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在上述装置中选出最佳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三、简答题

19.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1)可以除去水中溶解的一些杂质和异味的设备是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 B.吸附池 C.清水池

(2)检验上述所获取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_____来区分,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降低水的硬度;

(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 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20.冬天,北方地区雾霾严重,减少大气污染物需要使用高效清洁燃料。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四、实验题

21.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原因是_____。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O2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B和D制备并收集CO2,则接口②应与_____(填接口序号)相连。检验CO2集满的方法是_____。 五、流程题

22.由煤制氢气的技术发展已有200年历史。某实验室提出了一种煤制氢技术。其流程如图所示。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一月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a8j9jhbe3cwgi893aj3uh255c6he00c6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